撞了电瓶车最好认全责

撞了电瓶车最好认全责

发生交通事故时,很多司机第一反应是责任划分要公平,但从法律实务角度看,撞了电瓶车主动认全责反而更有利。《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机动车与行人、非机动车发生事故,即使对方有责任,机动车方也需承担更高比例赔偿。更现实的是,保险公司理赔以全责赔付为最简模式,若纠缠责任比例,很面临保险拒赔部分金额,自己还要垫付医疗费、误工费等无底洞开支。

认全责的三大隐藏福利

去年我处理过的一个典型案例:张先生转弯时碰倒外卖小哥,监控显示双方都有责任。张先生坚持只承担70%责任,结果伤者住院三个月,自费药、护理费、误工费算下来,保险公司按责任比例赔付后,他自己还要倒贴8万多。要是当初直接认全责,保险就能全额覆盖。

第一重福利是保险兜底更彻底,交强险+商业险能覆盖最高200万赔偿。第二是处理流程缩短一半时间,不用反复扯皮责任认定。第三是避免被伤者家属纠缠,去年有个案子就因为责任扯皮,伤者家属天天去司机单位闹事。

认全责的正确打开方式

看到电瓶车倒地先别慌,记住三步走:1.立即开启双闪放置警示牌 2.用手机多角度拍照(现场全景、碰撞部位、刹车痕迹)3.当着交警面明确表态我愿意承担全部责任。特别要拿到交警出具的《交通事故认定书》,上面必须写明机动车全责,这是保险理赔的黄金门票。

去年有个司机吃了暗亏,口头跟交警说认全责,但认定书写的是主责,结果伤残赔偿金保险公司只赔80%。切记要用执法记录仪记录对话过程,或者让交警在认定书备注栏写明驾驶人主动承担全责。

必须避开的三个深坑

第一种坑是伤者私下和解。李女士案就是个教训,她垫付2万医药费后签了和解协议,结果伤者第二天病情恶化成植物人,法院判她再赔150万。切记要等治疗终结再做调解,并且必须通过交警队或保险公司。

第二种是遇到伤者为大道德绑架。上个月王师傅被电瓶车撞了车头,对方逆行却反要他赔3万,这种时候千万别私了,立即报警固定证据。第三种最危险——伤者有基础病。遇到过老爷子被碰倒后心脏病发作身亡的案例,这种情况必须等尸检报告,绝不能随便认责。

常见问题解答

认全责会影响明年保费吗?

保费上涨主要看出险次数而非责任比例。就算只承担70%责任,出险记录一样会导致保费上浮。反而全责案件处理更快,避免因案件未结影响续保。

对方狮子大开口怎么办?

记住三不原则:不垫付、不探望、不私聊。告知对方所有赔偿由保险公司专业处理,遇到讹诈直接报警。去年苏州法院有个判例,伤者虚报误工费被识破,最终反而要倒赔司机诉讼费。

伤者用自费药也要我赔?

保险条款确实只赔医保范围内用药,但有个诀窍:让医生在病历写明必须使用进口药物。去年上海二中院有个判决,这种情况法院判定保险公司全额赔付,前提是医疗必要性证明齐全。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