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电动车带朋友摔了谁的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及相关司法解释,骑电动车带人发生事故时,责任划分主要看两点:一是驾驶人是否违反交通法规(如超载、逆行、闯红灯等),二是乘车人是否存在过错(如干扰驾驶、未佩戴安全装备)。若驾驶人因操作失误导致摔倒且无第三方责任,需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若电动车本身存在质量问题或道路存在安全隐患,则涉及多方责任分摊。若当地法规明确禁止电动车载人(如部分城市规定只能载12岁以下儿童),则驾驶人需承担全部法律责任。

骑电动车带朋友摔了谁的责任

电动车带人摔倒,这锅到底怎么分?

小张骑电动车带室友小王去吃饭,路上为了躲一只突然窜出的流浪狗急刹车,结果两人摔得膝盖流血。事后小王要求小张赔医药费,小张觉得明明是狗的问题,两人吵得不可开交。这种情况到底谁该负责?

场景一:违规载人直接全责
你在北京骑电动车(当地规定只能载12岁以下儿童),带了个成年朋友还超速行驶,结果自己操作不当摔了。这种情况下,别说朋友要你赔钱,交警先给你开罚单——违反载人规定+超速,妥妥的全责!

场景二:朋友作死也要背锅
小李载着哥们儿小陈时,小陈非要站在踏板上玩泰坦尼克式伸展动作,结果一拐弯两人都摔了。这种作死行为被行车记录仪拍下,小陈至少要承担30%责任,毕竟《民法典》第1173条规定了被侵权人对损害发生有过错的,可减轻侵权人责任。

场景三:道路坑洼能甩锅市政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杭州王女士夜间骑车带人,因路面有个20厘米深坑洞导致摔倒。法院最终判决市政部门承担70%责任,因为《道路管理条例》规定管理方需及时修复隐患。不过要——你得第一时间拍照报警,否则第二天坑被填了就死无对证。

常见问题解答

1. 电动车到底能不能带人?各地规定一样吗?

完全不同!上海允许载1名16岁以上人员,但必须戴头盔;深圳则禁止任何形式的载人(除儿童座椅)。建议出发前搜城市名+电动车载人规定,被交警抓到罚款事小,万一出事保险都拒赔。

2. 朋友自己乱动导致摔倒,还要我赔钱?

分两种情况:是突然拉扯方向盘这种危险动作,你可以主张对方存在重大过失;但只是正常调整坐姿,法院认为驾驶人应预见载人风险。实操中建议签个简单协议(微信聊天记录也行),明确提醒乘车人事项。

3. 没买保险就只能自认倒霉?

起,多地强制要求电动车投保第三者责任险。没买保险,医疗费需自掏腰包。但有个冷知识:医保不报销交通事故费用,所以千万别和医院说是骑车摔的,要说自己不小心跌倒。

4. 对方狮子大开口索赔怎么办?

记住赔偿标准公式:医疗费+误工费(需单位开证明)+营养费(一般50元/天)+交通费。若对方要整容费、精神损失费等,直接要求走司法程序。曾有案例伤者索要5万,法院最终只判了8000多。

5. 私下签的和解协议有效吗?

只要写明双方自愿赔偿金额包含所有费用并签字按手印就具有法律效力。但切记加上这句:若一方违约,守约方主张权利产生的诉讼费、律师费由违约方承担——能防对方事后反悔。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