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电瓶车带人摔倒了怎么办责任是谁

骑电瓶车带人摔倒了怎么办责任是谁

从法律角度看,骑电瓶车带人摔倒的责任划分主要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和事故情形。电瓶车本身设计允许载人且符合当地法规(如后座搭载12岁以下儿童),驾驶者因操作不当导致事故,责任由骑车人承担;若载人行为本身违法(如超载、违规搭载成年人),则骑车人需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若事故涉及第三方(如其他车辆碰撞或道路缺陷),则需过错比例分担责任。最终责任认定以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为准。

一、电瓶车带人摔倒,责任到底怎么算?

小明上周骑电瓶车带女朋友去买奶茶,拐弯时车轮打滑摔了个狗啃泥,两人都擦伤了。女朋友埋怨他技术差,小明却觉得是路面有坑才导致摔倒。这种情况到底该怪谁?

法律小课堂:责任划分主要看三点: 1. 载人是否合法:上海规定电瓶车只能载12岁以下儿童,你带的是成年人,直接违规; 2. 谁有过错:骑车人是否超速、玩手机?乘客有没有乱动导致失衡? 3. 第三方因素:汽车突然变道逼停你,或者井盖缺失导致翻车。

举个例子:你骑车带人时闯红灯被撞,哪怕对方是汽车,你也负主要责任!

二、摔倒后必做的4件事

第一步:保命要紧,挪到安全区 别躺马路中间!打开电瓶车双闪,用书包、树枝当警示标志,避免二次事故。

第二步:报警+拍照取证 就算伤得不重也要报警!拍现场全景、刹车痕迹、伤口特写,别忘了拍路况(积水、坑洼)。

第三步:医院检查别硬扛 有人觉得擦破皮不用去医院,结果第二天肿成馒头!一定要开诊断书,这是索赔的关键证据。

第四步:联系保险公司 电瓶车有保险(防盗险附加三者险),24小时内报案!私了拿不到赔偿。

三、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电瓶车带人合法吗?各地规定差很大!

答: - 北京/上海:只能载12岁以下小孩; - 广州/深圳:禁止任何载人(包括儿童); - 杭州:允许载1名12岁以下或16岁以上人员。 建议查当地《非机动车管理条例》,违规载人被罚20-50元,更重要的是出事故会担责!

问题2:乘客自己跳车受伤,我要赔吗?

答:关键看乘客是否自找风险。你骑车正常,乘客因为怕迟到突然跳车,ta要自担部分责任。但是因为你急刹车导致ta跳车,你还是要赔。

问题3:私下和解要什么?

答: 1. 一定要写书面协议,注明一次性解决,后续无关; 2. 赔偿金额参考实际损失:医药费+误工费(需单位开证明)+交通费; 3. 警惕内伤陷阱:有人当天说没事,一周后骨折找你索赔!

问题4:对方全责但赖账怎么办?

答: 1. 凭事故认定书起诉,小额诉讼50元搞定; 2. 申请财产保全:冻结对方微信余额; 3. 找调解委员会(免费)比找律师更划算。

(注:本文内容《道路交通安全法》第89条及地方非机动车管理条例撰写,责任以交警认定为准。)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