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协议与调解书内容不一致

在法律实务中,调解协议与调解书内容不一致时,法院会以加盖公章的调解书为准。《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即使调解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但最终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仍是经法院确认的调解书文本。实践中常见因书记员笔误、当事人反悔或条款表述调整导致二者内容差异,必须通过法定程序才能修正。

调解协议与调解书内容不一致

调解书竟然和说好的不一样?这些坑千万别踩!

老张去年和邻居因为宅基地纠纷闹上法庭,调解时明明说好赔偿3万元,拿到调解书却发现写着5万元。这种文字游戏在基层法院并不少见。更离谱的还有调解协议约定了分期付款,调解书却漏掉了付款时间,导致债权人无法申请强制执行。

某装修公司老板就吃过哑巴亏:调解协议里明确写着验收合格后付尾款,调解书却简化为支付剩余款项。结果业主拖着不验收,法院说调解书没写验收条件就得直接付款。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签字前必须逐字核对!

常见问题答疑:调解协议与调解书冲突怎么办?

问题1:调解书金额写错了还能改吗?

去年杭州中院就处理过典型案例:调解协议约定赔偿28万,调解书记录成280万。法官发现后立即启动裁定补正程序,这种情况属于笔误范畴,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54条进行补正。但是当事人故意为之,就涉嫌虚假诉讼,要承担法律责任。

问题2:调解书漏掉关键条款怎么办?

像深圳某离婚案,调解协议明明约定了探视权细则,调解书却只写了每月探视两次。这种情况属于重大遗漏,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调解书30日内申请再审。但要申请再审期间不影响调解书执行,最好同步向法院提交执行异议。

问题3:电子调解协议和纸质调解书不一致?

现在很多法院推行线上调解,但曾出现系统bug导致电子存档与纸质文书版本不同。北京互联网法院明确规定,线上线下内容冲突时,以当事人签字确认的版本为准。建议全程录屏保存证据,打印纸质件时用手机拍摄签署过程。

问题4:发现内容不一致还能反悔吗?

青岛某案件当事人收到调解书三天后才发现条款被篡改,立即向法院提交了不予执行申请。司法解释,能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协议内容违法,可以在6个月内申请再审。但需要提供当时调解的录音录像、见证人证言等强力证据。

问题5:调解书生效后还能补充协议吗?

上海二中院处理过典型案例:双方达成补充约定后未及时变更调解书,后续产生争议。法官明确表示,私下补充协议不能对抗生效法律文书。正确做法是向法院申请制作补充调解书,或者就新约定单独签订民事合同,但后者无法直接强制执行。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