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协议与调解书内容不一致
在法律实务中,调解协议与调解书内容不一致时,法院会以加盖公章的调解书为准。《民事诉讼法》第101条规定,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即使调解协议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但最终具有强制执行效力的仍是经法院确认的调解书文本。实践中常见因书记员笔误、当事人反悔或条款表述调整导致二者内容差异,必须通过法定程序才能修正。
调解书竟然和说好的不一样?这些坑千万别踩!
老张去年和邻居因为宅基地纠纷闹上法庭,调解时明明说好赔偿3万元,拿到调解书却发现写着5万元。这种文字游戏在基层法院并不少见。更离谱的还有调解协议约定了分期付款,调解书却漏掉了付款时间,导致债权人无法申请强制执行。
某装修公司老板就吃过哑巴亏:调解协议里明确写着验收合格后付尾款,调解书却简化为支付剩余款项。结果业主拖着不验收,法院说调解书没写验收条件就得直接付款。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告诉我们,签字前必须逐字核对!
常见问题答疑:调解协议与调解书冲突怎么办?
问题1:调解书金额写错了还能改吗?
去年杭州中院就处理过典型案例:调解协议约定赔偿28万,调解书记录成280万。法官发现后立即启动裁定补正程序,这种情况属于笔误范畴,可以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54条进行补正。但是当事人故意为之,就涉嫌虚假诉讼,要承担法律责任。
问题2:调解书漏掉关键条款怎么办?
像深圳某离婚案,调解协议明明约定了探视权细则,调解书却只写了每月探视两次。这种情况属于重大遗漏,当事人可以在收到调解书30日内申请再审。但要申请再审期间不影响调解书执行,最好同步向法院提交执行异议。
问题3:电子调解协议和纸质调解书不一致?
现在很多法院推行线上调解,但曾出现系统bug导致电子存档与纸质文书版本不同。北京互联网法院明确规定,线上线下内容冲突时,以当事人签字确认的版本为准。建议全程录屏保存证据,打印纸质件时用手机拍摄签署过程。
问题4:发现内容不一致还能反悔吗?
青岛某案件当事人收到调解书三天后才发现条款被篡改,立即向法院提交了不予执行申请。司法解释,能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协议内容违法,可以在6个月内申请再审。但需要提供当时调解的录音录像、见证人证言等强力证据。
问题5:调解书生效后还能补充协议吗?
上海二中院处理过典型案例:双方达成补充约定后未及时变更调解书,后续产生争议。法官明确表示,私下补充协议不能对抗生效法律文书。正确做法是向法院申请制作补充调解书,或者就新约定单独签订民事合同,但后者无法直接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