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除了诉讼还可以怎么解决
遇到合同纠纷就一定要对簿公堂吗?《民法典》第10条明确规定:处理民事纠纷,应当依照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可以适用习惯,但是不得违背公序良俗。可见法律本身就在鼓励多元化解决机制。实务中常见的非诉讼解决方式包括:协商和解、调解、仲裁、第三方机构介入等。这些方式不仅效率高,还能最大限度维系商业关系,特别适合想既解决问题又保住面子的当事人。
这5种私了方法比打官司更划算
1. 当面喝茶谈和解
去年有个建材商老张,供货后对方拖欠50万尾款。他带着会计直接上门,发现对方公司周转困难。达成分12期还款的方案,既拿到了首期款,还保住了长期客户。记住:谈判时带齐合同、履约凭证,必要时可以承诺适当让步。
2. 找个靠谱的调解员
人民调解委员会处理过这样一个案例:培训机构突然关闭,300多名家长要求退费。调解员把法人代表请到社区,现场制定分期退款计划。《人民调解法》,达成的协议经司法确认后同样具有强制执行力。
3. 仲裁一锤定音
跨境电商合同最爱选仲裁,去年深圳仲裁委处理的涉外案件平均45天结案。特别提醒:必须在合同里提前约定仲裁条款,常见的表述是因本合同引起的争议,提交XX仲裁委员会仲裁。
4. 行业大佬来评理
建筑行业有个不成文规矩:重大工程纠纷先找行业协会调解。去年某工地因设计变更引发纠纷,建筑业协会专家组现场勘验后,3天就拿出各方都认可的处理方案。
5. 互联网法院新玩法
杭州互联网法院去年推出异步审理模式,当事人可以像聊微信一样在不间提交证据、发表意见。有个网络服务合同纠纷从立案到调解成功只用了72小时,连律师费都省了。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调解协议签字后对方反悔怎么办?
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的规定》,双方可共同向法院申请司法确认。经确认的调解协议与法院判决具有同等效力,可以直接申请强制执行。去年上海某区法院数据显示,经司法确认的调解协议履行率高达89%。
问题2:仲裁和诉讼哪个更省钱?
答:费用需要综合考量。以100万元标的为例,诉讼费约1.38万元,仲裁费约3.5万元。但仲裁一审终局,而诉讼经历二审甚至再审。曾有企业算过账:虽然仲裁费高,但节省的时间成本相当于多赚了20%利润。
问题3:微信聊天记录能作为和解证据吗?
答:完全可以!《电子签名法》早已明确数据电文的证据效力。关键要做好证据保全:①保留原始载体(手机);②用公证云等工具及时存证;③聊天记录要体现对方身份信息。去年广州中院就依据微信记录判决了一起货物质量纠纷。
问题4:跨国合同纠纷怎么选解决方式?
答:建议优先选择仲裁。因为已加入《纽约公约》,仲裁裁决可在168个国家和地区执行。而法院判决在国际认可度上相对较低。某航运公司去年通过伦敦仲裁院裁决,3个月就追回了迪拜客户的欠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