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人放弃债务的情形

《民法典》第575条,债权人免除债务人部分或全部债务的,债权债务关系终止。这种放弃行为属于单方法律行为——只需要债权人单方作出明确意思表示即可生效,不需要债务人同意。实践中常见于亲友借款、企业债务重组等场景,但必须满足三个要件:债权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放弃债务的意思表示真实、不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能通过放弃债务来逃避税收或转移非法财产。

债权人放弃债务的情形

这5种人最容易放弃债务

隔壁王大爷借给亲戚20万治病,看到对方家里困难直接撕了借条;创业公司老板主动免除合作方的违约金...生活中这些免债侠其实都有迹可循:

第一类:感情羁绊型。像大学室友帮忙垫付医药费,五年后对方主动说不用还了,这种基于特殊人际关系的债务免除占比高达43%。

第二类:商业策略型。建材商老张去年免除了装修公司15万尾款,保住这个长期客户,今年又给我带来80万订单,典型的商业智慧。

第三类:止损专家型。当追债成本高于债务本身时,跨国追讨3万元欠款,明智的债权人会选择及时止损。

第四类:税务筹划型。某企业将难以收回的500万应收账款转为坏账,既免除债务又抵减25%的企业所得税。

第五类:意外惊喜型。河南曾有位债主中彩票后,群发短信通知所有债务人债务清零,这种戏剧性案例虽少但真实存在。

债务免除的花式操作手册

放弃债务不是简单说句不用还了就行,这些骚操作你想不到:

分期免除术:杭州某培训机构疫情期间采用还三免二政策,既收回部分资金又赢得口碑。

:有债权人把10万元债权换成债务人公司的3%股权,结果三年后股权价值翻倍。

公益抵扣妙招:福建某企业允许债务人通过志愿服务抵扣债务,100小时社区服务抵1万元,既解决债务又提升企业形象。

去年有个经典案例:债权人把20万债务转成债务人女儿的大学资助基金,约定毕业工作后分期偿还,这种债转教育的模式正在兴起。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微信上说不用还了算数吗?

关键看证据留存!苏州法院判决的案例中,债权人发的那笔钱当给你发红包了微信被认定有效。但必须明确指向债务,最好补充书面确认。建议通过公证云等平台进行存证,避免对方事后抵赖。

问题二:免除债务后能反悔吗?

原则上一锤定音!但存在两种例外:是受欺诈/胁迫做出的决定,可以在1年内撤销;债务人自愿恢复债务,法律予以支持。广州曾发生债务人中彩票后主动要求偿还已被免除的债务,成为美谈。

问题三:放弃部分债务会影响剩余债权吗?

会产生多米诺效应。深圳某银行免除信用卡逾期利息后,法院认定本金诉讼时效重新计算。部分免除被认定为对整体债务的重新确认,建议在协议中明确约定免除部分不影响其他债权。

问题四:债务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免除有效吗?

完全有效!这是民法典与普通人认知最大的不同。北京朝阳区法院判决案例显示,债权人单方面公证免除债务,即便债务人毫不知情,也产生法律效力。但实务中建议通知债务人,避免后续纠纷。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