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经济犯罪、暴力犯罪、网络犯罪等常见罪名,剖析立案标准、取保候审、量刑辩护等关键环节,为当事人提供专业刑事风险防控与庭审辩护策略。
进入别人房屋是否构成非法侵入住宅

进入别人房屋是否构成非法侵入住宅

《刑法》第245条规定,非法侵入住宅罪是指未经允许强行闯入他人住宅,或者经要求退出仍拒不退出的行为。构成此罪需要满足三个核心要件:主观故意(明知是他人住宅仍非法进入)、客观行为(未获得合法授权或紧急事由)、客体对象(他人实际居住的房屋)。深夜翻墙进入邻居家偷拍,即便未实施盗窃也构成此罪。

你不知道的住宅权保护细节

住宅权是宪法保障的基本人权,但很多人对"住宅"的法律定义存在误解:

二审败诉后有新证据能重新改判吗

二审败诉后有新证据能重新改判吗

《民事诉讼法》规定,二审判决是终审判决,当事人不得再上诉。但发现足以推翻原判决的新证据,可以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申请重新审理。二审败诉后提交新证据确实存在改判,但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严格条件:新证据需满足“原审结束后新发现”“因客观原因无法在原审中提交”且“足以影响案件结果”等核心要素(《民事诉讼法》第200条)。

新证据翻盘:从“不”到“”的关键

刑事案件中的公诉案件如何不起诉?

刑事案件中的公诉案件如何不起诉?

《刑事诉讼法》第177条和16条规定,检察院对公诉案件作出不起诉决定主要存在三种法定情形:法定不起诉(无犯罪事实/不构成犯罪)、酌定不起诉(犯罪情节轻微)和存疑不起诉(证据不足)。这项权力既是对司法资源的合理分配,更是对公民权利的重要保障机制。不起诉决定书具有终止刑事诉讼程序的法律效力,直接影响着当事人的人身自由和名誉权。

一、不起诉制度的三大实战场景

去年某地发生的"水果摊主防卫案"就属于典型法定不起诉案例。摊主王某在遭遇持刀抢劫时反抗致劫匪轻伤,经审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检察官在审查起诉阶段发现案件存在《刑法》20条规定的正当防卫要件,直接作出不起诉决定。

在线使用营业执照诈骗是否触犯法律?

在线使用营业执照诈骗是否触犯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任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均构成诈骗罪。在线使用营业执照进行虚假宣传、伪造资质或冒用他人信息实施诈骗,不仅违反了《公司法》《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更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的刑事处罚。若涉及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如PS营业执照),还将触犯《刑法》第280条,最高可判10年有期徒刑。

营业执照诈骗的“互联网变形记”

某电商平台曾曝出惊人案例:骗子花800元购买空壳公司全套执照,用PS技术修改注册资金至5000万,在1688开通旗舰店后,以“厂家直销”名义预售百万口罩,收到货款后直接卷款跑路。这种新型网络诈骗让传统营业执照犯罪完成“数字化升级”——伪造成本更低、传播速度更快、危害范围更广。

作为一名犯罪嫌疑人,我的朋友在派出所录制了口供,签署了权利义务通知书,会不会有后续的麻烦?

作为一名犯罪嫌疑人,我的朋友在派出所录制了口供,签署了权利义务通知书,会不会有后续的麻烦?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20条规定,犯罪嫌疑人在接受讯问时有权知悉权利义务,签署通知书是必经程序。但签署行为本身并不等同于认罪,关键在于后续侦查结果。若笔录内容被作为关键证据使用,且案件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则面临法律后果。但现阶段尚属侦查初期,需结合案件性质、证据充分性等综合判断。

录口供后的法律程序全解析

当警方完成首次讯问后,会有三种走向:第一种是24小时内排除嫌疑解除传唤,这种情况约占治安案件的60%;第二种转为刑事拘留,多发生在初步证据确凿的重罪案件中;第三种取保候审,常见于证据链尚不完整的案件。最高法院数据,37.6%的刑事案件在侦查阶段因证据不足终止。

什么叫聚众淫乱罪如何认定?

什么叫聚众淫乱罪如何认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1条,**聚众淫乱罪**是指组织、策划、指挥三人以上进行淫乱活动,或者多次参与此类活动的行为。其核心认定标准包括: 1. **人数要求**:参与者需达到三人或以上; 2. **组织性**:存在明确的组织者或策划者; 3. **主观故意**:参与者明知行为涉及淫乱且自愿参与; 4. **公共场所或造成恶劣影响**:若在公共场所实施或导致社会秩序严重混乱,则加重处罚。 司法该罪名需严格区分“自愿参与”与“强迫行为”,避免将普通道德问题过度刑事化。

刑事案件是指什么样的犯罪行为?

刑事案件是指什么样的犯罪行为?

从法律专业角度而言,刑事案件是指违反国家刑法规定,具有社会危害性且依法应当受到刑事处罚的犯罪行为。这类案件的核心特征是行为的“违法性”和“应受惩罚性”,即犯罪嫌疑人实施的举动不仅触犯刑法条款,还需经司法机关依法审查并承担刑事责任。《刑法》规定,刑事案件涵盖的范围包括故意杀人、抢劫、诈骗、贩毒、贪污受贿等严重危害社会秩序、侵害他人权益或国家利益的违法行为。

刑事案件的核心特点与社会影响

刑事案件与其他类型案件(如民事案件、行政案件)最大的区别在于其

用管制刀具袭击我,这算是正当防卫吗?

用管制刀具袭击我,这算是正当防卫吗?

《刑法》第二十条规定,当面临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时,采取制止行为对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对方使用管制刀具这类致命性凶器实施攻击,法律明确赋予被侵害人无限防卫权——即便造成袭击者伤亡,也不承担刑事责任!但要防卫行为必须针对"正在进行"的侵害,且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面对利刃时,你的防卫权有多大?

当寒光闪闪的刀具抵在面前,肾上腺素飙升的瞬间,法律其实给了你"以暴制暴"的权利。但很多人不知道,这种权利有着精确的"刻度尺"。

昆山龙哥反杀案就是经典例证:被追砍的于海明夺刀反击致对方死亡,最终被认定正当防卫。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重要原则——当面对持械行凶时,防卫行为的强度判断会向被侵害人倾斜。因为管制刀具具有极强杀伤力,哪怕只是划伤都致命,法律允许采取更果断的反制措施。

帮信罪移交了法院怎么判?

帮信罪移交了法院怎么判?

《刑法》第287条之二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的基准刑期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法院判决时会重点考量涉案金额、获利情况、主观故意程度等核心要素。最高法司法解释明确指出,支付结算金额达20万以上或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即构成"情节严重",将面临实刑判决。而具有自首、退赃退赔等情节的被告人,获得30%-50%的量刑减让。

法院判决的三大核心逻辑

1. 流水金额决定量刑起点。某地法院判决显示,涉案账户流水80万的在校生被判拘役5个月,而流水超2000万的支付平台技术员则获刑2年。法官会结合银行流水、第三方支付数据等电子证据,用"资金穿透法"计算实际涉案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