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使用营业执照诈骗是否触犯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任何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均构成诈骗罪。在线使用营业执照进行虚假宣传、伪造资质或冒用他人信息实施诈骗,不仅违反了《公司法》《电子商务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更面临3年以下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的刑事处罚。若涉及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如PS营业执照),还将触犯《刑法》第280条,最高可判10年有期徒刑。

营业执照诈骗的“互联网变形记”

某电商平台曾曝出惊人案例:骗子花800元购买空壳公司全套执照,用PS技术修改注册资金至5000万,在1688开通旗舰店后,以“厂家直销”名义预售百万口罩,收到货款后直接卷款跑路。这种新型网络诈骗让传统营业执照犯罪完成“数字化升级”——伪造成本更低、传播速度更快、危害范围更广。

黑产链条已形成完整闭环:上游有专门倒卖工商信息的“数据贩子”,中游提供PS改图、企业认证代过服务,下游则通过短视频、社交平台精准引流。某地警方破获的案件显示,诈骗团伙甚至开发了营业执照自动生成器,1分钟就能炮制出带防伪水印的“高仿执照”。

法律利剑如何斩断网络黑手

浙江法院审理的“营业执照网络套现案”极具代表性。被告人李某利用他人身份证注册30余家空壳公司,在美团、饿了么批量开设虚拟店铺,通过伪造食品经营许可证骗取平台流量补贴,非法获利超200万元。法院最终以诈骗罪、伪造国家机关证件罪数罪并罚,判处其有期徒刑11年。

这类犯罪伴随多重违法:

在线使用营业执照诈骗是否触犯法律?

1. 民事层面:需承担《民法典》规定的侵权赔偿责任
2. 行政层面:面临市场监管部门吊销执照、罚款等处罚
3. 刑事层面:涉及诈骗、伪造证件、非法经营等罪名

识破执照骗局的5个关键细节

遭遇某宝商家宣称“厂家直营”时,别急着下单。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对执照注册号、成立日期、经营范围是否匹配。特别三点异常:

• 成立时间不足3个月却有万人销量
• 注册地址显示在居民楼却自称工业园区
• 注册资本认缴1亿元但实缴为0

去年广州破获的案例中,诈骗团伙用“XX市家具城”的执照经营电子产品,经营范围明显不符却通过平台审核,导致数千消费者被骗押金。

FAQ:营业执照诈骗高频疑问

问题1:用PS修改执照日期开网店算犯罪吗?

绝对违法!这属于典型的伪造国家机关证件行为。江苏曾有人将执照注册日期从改为,试图伪装成“老字号”店铺,最终被判刑2年。

问题2:借亲戚营业执照做微商有什么风险?

轻则构成《电子商务法》规定的“主体不一致”违规,面临2-10万元罚款;若出现消费纠纷,出借人需承担连带赔偿责任;若涉及诈骗,出借人被认定为共犯。

问题3:买到假执照注册的公司怎么维权?

立即向颁发执照的市场监管局举报,《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可撤销登记。若已造成损失,保留转账记录、聊天截图等证据,通过刑事报案追偿。北京某受害者通过比对执照二维码信息,成功识破伪造证件并追回28万元货款。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