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阶段辩护律师会见按次数收费吗?

审判阶段辩护律师会见按次数收费吗?

《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规定,律师服务收费实行市场调节价,收费方式由律师事务所与委托人协商确定。法律并未禁止"按会见次数收费",但实务中辩护律师收费更常见的是"按阶段收费"(如侦查、审查起诉、审判阶段分别计费)或"全案打包收费"。部分复杂案件或存在特殊情况时,经双方协商采用"基础费用+按次计费"的复合模式。严格来说,律师会见能否按次数收费取决于委托协议的约定。

律师会见收费的底层逻辑与实务操作

很多人第一次面对刑事案件时,都会纠结律师会见到底怎么收费。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像买衣服——既要看"衣服材质"(案件复杂度),也要看"裁缝手艺"(律师资历),更要看"商场定位"(律所收费标准)。

笔者曾处理过一个重大职务犯罪案件,当事人被羁押在异地看守所。考虑到每次会见需要往返800公里,我们最终采用了"基础服务费+差旅实报+额外会见次费"的收费模式。这种灵活方式既保障了律师的工作成本,也让委托人清楚每笔支出的用途。

某地律协发布的调研数据显示:在审判阶段,85%的律师采用阶段式收费,仅12%采用按次收费,剩余3%为风险代理等其他形式。这说明行业主流仍然是打包收费,但按次收费确实客观存在。

影响律师会见收费的四大关键因素

1. 案件复杂程度:一个简单的醉驾案件,整个审判阶段只需要2-3次会见;而涉及数十本卷宗的金融犯罪案件,需要十余次深度沟通。

2. 律师专业资历:就像医院专家号与普通号的差别,从业20年的刑辩大律师与刚执业的律师,收费标准自然存在差异。某知名刑辩律师的单次会见费甚至高达万元。

3. 地域经济水平: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律师收费普遍高于二三线城市。深圳某律所的审判阶段基础收费在3-8万元,而同类型案件在成都为1.5-5万元。

4. 程序特殊需求:若案件需要专家证人、心理疏导等特殊安排,会产生附加服务费。笔者曾遇到当事人因严重抑郁需要心理医生陪同会见的情况,这类特殊需求必然影响整体费用。

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1:律师会见收费有没有行业标准?

目前没有全国统一的收费标准,但各地律协会发布指导价。以上海为例,审判阶段辩护的指导价为1.5-5万元,包含正常范围内的会见、阅卷、出庭等基本服务。超出常规工作量的部分可另行协商。

问题2:可以要求律师承诺固定会见次数吗?

正规律师事务所会注明"案情需要合理安排会见",而不会承诺次数。就像医生不能保证治疗次数一样,案件进展存在诸多变量。但委托人有权要求律师定期通报工作进展。

问题3:中途更换律师是否需要重新收费?

这取决于更换原因和合同约定。是委托人主动更换,已支付费用不退;是律师失职被更换,可要求退还部分费用。某高院判例显示,律师因未按规定会见导致当事人权益受损的,应当退还30%服务费。

问题4:家属能否单独购买会见服务?

《刑事诉讼法》规定,只有受委托的辩护律师有权会见在押人员。所谓"单独会见服务"不符合法律规定,正规律所不会拆解销售单项服务。某些法律咨询公司声称提供"单次会见",实际上涉嫌违规操作。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