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度奕律师

徐度奕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重庆市
擅长领域: 经济犯罪精准辩护,涉黑恶与暴力犯罪应对,新型网络犯罪
个人简介: 徐度奕律师是刑事辩护领域资深专家,执业14年,熟悉司法全流程办案逻辑。累计代理刑事案件400余起,其中28件获无罪判决/不起诉,112件实现缓刑或量刑减档,为当事人避免/挽回经济损失超15亿元。专注经济犯罪(非法集资、职务侵占)、涉黑涉恶案件及新型网络犯罪辩护,首创“证据合法性审查黄金48小时法则”,在多起重大案件中成功排除非法证据,推翻关键指控。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刑事案件二审审理期限最长多久?

刑事案件二审审理期限最长多久?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43条规定,刑事案件的二审审理期限一般为2个月。对于判处死刑的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案件,以及有《刑事诉讼法》第158条规定情形之一(交通不便、重大犯罪集团案件、流窜作案、涉及面广取证困难)的复杂案件,经省、自治区、直辖市高级人民法院批准或决定,可以延长2个月。因特殊情况还需要延长的,需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刑事案件二审的最长审理期限理论上可以达到4个月以上

存疑不起诉有追诉期吗?

存疑不起诉有追诉期吗?

《刑事诉讼法》第177条和《刑法》第87条规定,存疑不起诉案件仍受追诉期限制。存疑不起诉是检察院因证据不足作出的终止诉讼决定,但案件本身并未消灭法律追诉权。只要在法定追诉期限内发现新证据,司法机关仍可重启追诉程序;若超过追诉期且未经最高检核准,则永久丧失追诉权。

存疑不起诉的"灰色地带":法律如何平衡正义与效率

存疑不起诉制度像一把双刃剑:既保护了当事人免受长期诉讼困扰,又给司法公正留下悬念。这个制度常引发"正义延迟"的争议——某地曾发生一起20年前的杀人案,因证据不足存疑不起诉,当DNA技术突破后发现真凶时,却因追诉期已过陷入困境。

破产重组债务怎么处理

破产重组债务怎么处理

《企业破产法》规定,破产重组债务处理本质上是债务人与债权人达成新的清偿协议。法院受理破产申请后,会暂停所有债务追偿行为,企业可在管理人或自行管理下,通过债务展期、债权转股权、部分债务豁免等方式重组债务。重点在于制定经债权人会议表决通过的重整计划,最终实现企业止血复活。

企业破产重组背后的生死博弈

当企业陷入资不抵债的困境时,破产重组就像一场精密的心脏搭桥手术。以某知名房企为例,去年通过现金清偿+以房抵债方案,将200亿债务压缩到80亿,成功续命3年。这种操作就像把债务大山劈成可攀爬的阶梯——债权人拿到部分现金保障,企业获得喘息空间。

刑事谅解书有没有法律效应?

刑事谅解书有没有法律效应?

站在法律专业角度,刑事谅解书是具有明确法律效应的法律文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88条,在因民间纠纷引起的部分案件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真诚悔罪并通过赔偿损失、赔礼道歉获得被害人谅解的,双方可以达成和解协议。这份和解协议(即刑事谅解书)经司法机关审查确认后,将成为从宽处罚甚至不起诉的重要依据。但需特别的是,刑事谅解书不等于"免罪金牌",其法律效应集中体现在量刑从轻层面,而非直接改变案件定性。

刑事谅解书的"能"与"不能"

很多人以为拿到谅解书就万事大吉,实际上这里有个关键认知差。去年有个典型案例:张某因醉酒驾驶致人轻伤,家属赔偿30万拿到谅解书,最终法院仍判处拘役2个月。这说明谅解书的法律效应是"从轻"而非"免除"。

碰到老赖不还钱怎么办

碰到老赖不还钱怎么办

遇到老赖拖欠债务,法律才是终极武器!《民法典》规定,债权人有权在诉讼时效期间(3年)内向法院起诉。胜诉后可申请强制执行,冻结对方银行账户、查封房产车辆,甚至限制高消费、列入失信黑名单。记住:微信聊天记录、转账凭证、借条都是关键证据,千万别手软!

老赖最怕的5个催债绝招

第一招:微信催款三件套。每隔2天发送在吗?什么时候方便还款?这是还款期限三段式消息,既保留证据又制造心理压力。第二招:当众催收术。带着两个朋友去对方常去的棋牌室、茶楼,当面用平静语气说:王哥,欠我的5万块今天能结清吗?让他在社交圈丢面子。第三招:债务公示法。在小区公告栏贴《债权催告函》(不写全名),很多老赖怕邻居议论就会主动联系。第四招:子女关联法。假装不经意和孩子班主任说:最近手头紧,他爸爸欠我的钱还没还...这招对要面子的家长特别管用。第五招:悬赏找人。在抖音同城号发布寻找失联好友XXX,必有重谢,配上老赖照片但不说欠钱,逼他主动现身。

怎么发微信让对方还钱

怎么发微信让对方还钱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微信聊天记录作为电子数据证据,在新修订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中已被明确认可。:

1. 你完全有权通过微信主张债权,但内容必须合法合规,避免使用威胁、辱骂等构成违法的手段;

2. 催款时建议明确借款金额、时间、对方身份(如全名或昵称+手机号),方便后续举证;

3. 诉讼时效为3年,建议每半年通过微信发送一次催款记录,避免过期!

二审案件发回重审,维持原判的几率是多少?

二审案件发回重审,维持原判的几率是多少?

近五年司法大数据统计,全国法院二审发回重审案件中,原审判决被维持的比例约在35%-50%之间。这一数据受到案件类型、证据完整度、程序合规性等多重因素影响。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民事诉讼法》第177条和《刑事诉讼法》第236条均规定,发回重审原审存在"认定事实不清"或"违反法定程序"情形,但重审法院仍基于新证据或重新认定的法律事实作出相同判决。

发回重审不是"改判保证书"

很多当事人收到发回重审裁定书时,容易产生"必胜"的错觉。某中部省份高院工作报告显示,在436件发回重审案件中,有187件(42.89%)最终维持原判。法官老张分享过一个典型案例:某买卖合同纠纷案因证据提交期限问题被发回,重审时被告补交了关键送货单,结果法院作出了与原审完全相同的判决。

连续败在一审二审,三审还有没有可能让改判呢?

连续败在一审二审,三审还有没有可能让改判呢?

《民事诉讼法》规定,三审(再审程序)是特殊的救济程序。即便一审、二审均败诉,当事人仍可在符合法定情形时申请再审。最高人民法院数据显示,全国法院再审改判率为5.3%,每100个再审案件中约有5件实现逆转。改判性存在但受严格限制,需满足"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或"原判决适用法律确有错误"等法定条件,绝非简单重复原审观点就能成功。

再审改判的四大突破口

震惊全国的"电缆质量纠纷案"就是典型逆转案例。某建筑公司在两审败诉后,通过专业鉴定机构发现原始检测报告存在数据篡改,最终在再审中扳回1.2亿损失。这个案例揭示再审改判的四大路径:

被起诉后资产能转移吗

被起诉后资产能转移吗

当接到法院传票的那一刻,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赶紧把房子车子转到别人名下。但你知道吗?这种操作让你从被告席直接走进看守所!《民法典》第538条和《民事诉讼法》第111条,恶意转移资产不仅会导致转移行为被撤销,还面临罚款、拘留甚至刑事责任。法律就像一张智能监控网,从你成为被告的那一刻起,你的银行账户、房产登记等信息都被法院实时监控。

资产转移的五大生死局

张三去年把房子卖给亲弟弟,结果债权人一纸诉状告到法院。法官调取转账记录发现所谓的房款根本没到账,房子被强制执行,张三还吃了15天司法拘留。这种假买卖真转移的套路,在法官眼里就像透明的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