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度奕律师

徐度奕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重庆市
擅长领域: 经济犯罪精准辩护,涉黑恶与暴力犯罪应对,新型网络犯罪
个人简介: 徐度奕律师是刑事辩护领域资深专家,执业14年,熟悉司法全流程办案逻辑。累计代理刑事案件400余起,其中28件获无罪判决/不起诉,112件实现缓刑或量刑减档,为当事人避免/挽回经济损失超15亿元。专注经济犯罪(非法集资、职务侵占)、涉黑涉恶案件及新型网络犯罪辩护,首创“证据合法性审查黄金48小时法则”,在多起重大案件中成功排除非法证据,推翻关键指控。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借钱不还该怎么处理

借钱不还该怎么处理

《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五条,借款人应当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对方借钱不还已构成违约行为,建议先通过微信、短信等渠道固定催款证据。协商无果,可在3年诉讼时效内向法院起诉,胜诉后还能申请强制执行。最新司法解释明确,即使没有书面借条,微信转账记录+催款录音也能作为关键证据。

一、民间借贷自救指南

上周刚处理完一个案子,客户借给发小8万块,结果对方玩失踪。我让他先在朋友圈发条动态:最近手头紧,借出去的钱该结清了,配上个流泪表情包。结果当天晚上欠债人就主动联系还款了!这招心理战术可比直接撕破脸管用多了。

第三人可以承担责任吗

第三人可以承担责任吗

在法律领域中,第三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的问题就像吃火锅要不要为同桌人烫伤负责一样复杂。《民法典》1165条和1168条规定,当第三人行为与损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且符合过错责任或共同侵权要件时,确实承担责任。张三故意推倒李四撞伤王五,张三作为直接侵权人要赔,但要是李四明知自己站不稳还参与危险行为,也要承担部分责任。这种连带责任的设置,就像给社会关系装了安全阀,既保护受害人权益,也督促每个人自身行为对他人的影响。

那些年我们背过的锅:第三人担责的奇葩案例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判多少年?

过于自信的过失致人死亡判多少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3条规定,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而“过于自信的过失”属于过失犯罪的一种类型,与“疏忽大意的过失”并列。法律上,“过于自信”指的是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导致危害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自认为技术高超、经验丰富或存在其他侥幸心理),最终因判断失误导致他人死亡。这类案件的量刑在3年以下或3-7年之间,需结合案件情节和社会危害性综合判断。

什么是“过于自信的过失”?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老王是一名驾龄20年的老司机,某天在雨天超速行驶,自认为经验丰富不会出事,结果因路面湿滑撞上行人致其死亡。虽然老王主观上不希望发生事故,但他明知超速和雨天驾驶的风险却盲目自信,这就构成了“过于自信的过失”。

债权转让后的法律后果

债权转让后的法律后果

《民法典》第545条规定,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这种看似简单的权利转移,实际会引发债权人、债务人和受让人三方权利义务关系的重大调整。从法律专业角度而言,债权转让的生效将直接导致原债权人退出原有债权债务关系,受让人完整继承催收权、主张权等核心权益,而债务人则面临履行对象变更的法律后果。这种权利换手不仅需要遵守严格的程序要求,更会触发一系列法律关系的连锁反应。

一、债权转让后的权利大洗牌

记得去年处理过一起建筑公司债权转让案,原债权人把工程款债权转给投资公司后,债务人还在傻傻地往原账户打款。这种情况就属于典型的信息断层——债权转让后,没及时通知债务人,债务人向原债权人履行债务依然有效。这就像快递改地址了但没告诉送货员,东西送到老地址也算完成任务。

破产之前转移资产是否构成犯罪

破产之前转移资产是否构成犯罪

当企业或个人面临破产危机时,有些当事人会动起转移资产的歪脑筋。《企业破产法》第31条和《刑法》第162条之二规定,在破产前恶意转移资产构成刑事犯罪!但这里有个关键前提:必须存在恶意逃避债务的主观故意。把房产0元转给亲戚、突击变卖设备却不还债等行为,都被法院认定为欺诈性转移,不仅面临资产追回,还被判刑!

这些骚操作都算犯罪!真实案例告诉你

去年浙江某服装厂老板王某,在申请破产前3个月,把价值800万的设备以100万卖给连襟,转头就买了辆迈巴赫挂在丈母娘名下。法院认定这是典型以明显不合理价格交易,不仅撤销交易,王某还因妨害清算罪被判3年。更魔幻的是,有个老赖把20套房全过户给自家狗子,结果法官当庭宣布:狗不能当财产持有人!这些奇葩操作最终都逃不过法律制裁。

法院判决的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

法院判决的债权转让的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四十五条,债权人可以将债权的全部或部分转让给第三人,但存在以下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债权性质不得转让;(二)按照当事人约定不得转让;(三)依照法律规定不得转让。而法院判决确认的债权,本质上属于已确定的可执行债权,其转让效力同样适用上述规定。简而言之,只要原债权本身不具有人身专属性(如赡养费、抚养费)、未约定禁止转让且不违反其他法律限制,经法院判决的债权可以依法转让。

法院判决后的债权转让如何操作?

张三通过法院诉讼拿到了一笔50万元的胜诉判决,但因执行困难想将这笔债权转给李四。这种情况下,张三需要与李四签订《债权转让协议》,明确转让标的、金额及权利义务。之后,张三必须书面通知债务人王五(民法典第五百四十六条),并同步向原审法院申请变更申请执行人。若法院审核通过,李四即可成为新的债权人,直接向王五主张权利或申请强制执行。

行贿罪可以无罪释放吗

行贿罪可以无罪释放吗

《刑法》第389条和第390条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向国家工作人员给予财物的行为,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但法律条文背后存在大量“可辩护空间”——行贿罪确实存在无罪释放的性。这种性建立在证据链完整性、主观动机认定、法定从宽情节三大支柱之上。浙江某企业主因“被迫行贿”证据充分获判无罪,就印证了司法实践中对案件细节的审慎考量。

一、那些让行贿案逆转的关键突破口

在深圳某招标腐败案中,被告人手机恢复的聊天记录显示,其转账时备注“项目咨询费”而非“好处费”,这个细节直接动摇了行贿故意的认定。类似案例揭示出三个核心辩护方向:

普通诈骗罪庭审现场怎么判?律师有什么建议

普通诈骗罪庭审现场怎么判?律师有什么建议

普通诈骗罪庭审的判决主要依据《刑法》第266条,核心考量因素是诈骗金额、犯罪情节及社会危害性。司法解释,诈骗金额分为三档: 3,000元至10万元(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10万元至50万元(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50万元以上(十年以上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 律师建议当事人重点关注证据链完整性金额认定标准从轻减轻情节

为赌场放风是否构成开设赌场罪

为赌场放风是否构成开设赌场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03条规定,开设赌场罪是指以营利为目的,提供场所、组织赌博或为赌博活动提供条件的行为。那么“为赌场放风”是否构成该罪?答案是:构成共同犯罪。放风行为本质上属于为赌博活动提供辅助支持,若行为人明知赌场存在且存在共同犯罪故意,则被认定为开设赌场罪的共犯。

一、赌场放风行为的法律定性

许多人对“放风”存在误解,认为只是“望风”不直接参与赌博就不算犯罪。放风人员在赌场运营中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