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骑电瓶车撞人责任算谁

《民法典》第1188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4条规定,未成年人骑电瓶车撞人时,主要责任由监护人承担。若车辆属于他人所有且存在管理过失(如借车给未成年人),车主承担连带责任。14岁以上未成年人若存在故意或重大过失,需要自行承担部分责任,但最终赔偿仍以监护人财产为主。

一、为什么家长总是要背锅?

上周小区里发生个事,14岁小王偷偷骑爸爸的电动车去买奶茶,结果撞倒买菜的李阿姨。警察到场后直接联系了小王的父母,医药费、误工费赔了八千多。很多网友问:孩子自己闯的祸,为什么要家长赔?

其实法律早就想明白了:未成年人没有经济来源,要是只让孩子负责,受害者根本拿不到赔偿。就像上个月郑州那个案例,13岁少年飙车撞伤人,法院判决父母赔偿12万,共享单车平台因未做好年龄验证,也被判承担30%责任。

未成年骑电瓶车撞人责任算谁

二、这些特殊情况你知道吗?

1. 借车给未成年人的朋友:去年杭州就有个案例,17岁的小张把电动车借给15岁同学,结果撞坏百万豪车。法院判决小张父母赔60%,借车同学家长赔40%。

2. 学校组织活动出事故:某中学春游时,老师默许学生骑共享电动车,导致撞伤路人。最终学校被认定存在管理过失,承担主要赔偿责任。

3. 外卖平台用未成年骑手:今年曝光的某平台使用16岁骑手送餐,发生事故后平台和商家都被重罚,赔偿金额高达28万元。

三、赔钱就完事了?后果比你想象的严重

除了经济赔偿,未成年人交通肇事还会带来:

  1. 家长被列入失信名单(拒不赔偿)
  2. 孩子档案留下不良记录
  3. 涉事学校面临行政处罚
  4. 共享平台被吊销运营资格
去年深圳就有家长因为孩子多次交通违法,被交警约谈并要求参加交通安全培训班。

四、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满16岁打工自己赚钱,还要父母赔吗?

答:即使孩子有收入,只要未满18周岁,监护人仍需承担赔偿责任。但法院会考虑孩子个人财产情况,像上海案例中,17岁打工少年就用自己存款支付了部分赔偿。

问题2:孩子偷骑电动车怎么认定责任?

答:关键看家长是否尽到保管义务。车辆钥匙随意放置,家长要担责;车辆被盗骑且家长能证明已上锁,可减轻责任。成都判决中,家长因把钥匙放在鞋柜被判担责70%。

问题3:被未成年人撞了能要求精神赔偿吗?

答:可以主张但很难全额支持。去年北京案例中,孕妇被撞导致流产,法院在医疗费外判决了3万元精神抚慰金,约占赔偿总额的20%。

问题4:事故后未成年人需要坐牢吗?

答:一般交通肇事不涉及刑责,但若存在酒驾、飙车等危险行为,满16周岁面临行政处罚。广州就有一名17岁少年因改装电动车飙车被拘留15日。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