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夫妻关系能否一起买房

最近收到很多朋友咨询"男女朋友/兄弟姐妹能不能一起买房",非夫妻关系完全能共同买房!《民法典》第二百九十七条,不动产可以由两个以上单位、个人共有。房产证上可以登记多个人的名字,还能按比例标注"按份共有"(张三60%、李四40%)。不过要没领结婚证的情侣一起买房,在法律上会被认定为普通民事合作关系,这点和夫妻共同财产有本质区别。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选择"非夫妻式购房"?

我表妹去年就和闺蜜在杭州合买了套loft,首付各出一半,现在当起了包租婆。像这种新型购房模式,主要适合这几种人:恋爱长跑的情侣、合租升级的室友、返乡置业的兄弟姐妹。特别是北上广深的年轻人,面对高房价,抱团取暖确实更划算。

非夫妻关系能否一起买房

不过要提醒各位,这种操作就像合伙开公司。我经手过最惨的案例是:小情侣买房时你侬我侬,分手后为卖房闹上法庭。男方坚持要按出资比例分钱,女方主张自己还贷更多,房子被法院拍卖,两人都亏了十几万。

非夫妻买房的三大风险区

第一坑:贷款连环套。银行可不管你们什么关系,只要签了共同贷款协议,任何一方断供,另一方都得背锅。去年有个客户,帮女朋友做担保贷款,结果分手后人财两空,现在还在还前女友的房贷。

第二坑:出资变糊涂账。装修款算不算投资?月供怎么分摊?这些细节不写清楚,后期绝对扯皮。建议学学电视剧里的婚前协议,把买房资金来源、还款计划、装修预算全列明白。

第三坑:遗产暴雷。共有人突然去世,他的产权份额会自动被亲属继承。之前有对兄弟买房,弟弟意外离世后,弟媳带着孩子要分房,哥哥只能咬牙买下全部产权。

聪明人都这样操作

第一步:去公证处签"同居购房协议"(比普通合同多20%法律效力)。重点写清:出资比例、还贷方式、房屋使用权、转卖条件、分手处理方案。记住要约定违约金,防止有人临时变卦。

第二步:选对产权登记方式。建议选择"按份共有",千万别图省事选"共同共有"。见过太多案例,分手时为了那5%的差额打官司,律师费都比房价差高。

第三步:建立共同账户。每月定时往联名账户打房贷和物业费,保留所有转账记录。推荐用银行专用共管账户,比支付宝转账更有法律效力。

常见问题答疑

Q1:情侣买房写两人名字,分手后必须卖房吗?

不一定!法律上你们就是普通房主关系。协商不成,可以起诉要求分割房产。但要法院只认资金流水,所以平时记得保存好转账记录和收据。

Q2:朋友出首付我还贷,怎么保障权益?

建议采用"代持协议+抵押登记"组合拳。让朋友把房子抵押给你,再去房管局做预告登记。这样既不影响朋友的首付比例,又能保障你的还款权益。

Q3:非夫妻购房要多交税吗?

税费和夫妻购房完全一样!但要后期要过户给对方,会涉及赠与税或买卖税。有个省钱的技巧:通过增减产权比例逐步过户,比分次赠与更划算。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