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制执行政府单位但仍不履行
《行政强制法》和《民事诉讼法》,政府单位作为被执行人时与普通公民并无本质区别。当法院判决政府单位履行义务后,其应在15日内主动履行。若逾期未履行,申请人可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有权采取查封账户、划拨财政资金、对负责人采取限制高消费等措施。但部分政府部门以财政困难需上级审批等理由拖延,这种行为实质上是藐视司法权威——因为法律明确规定,行政机关的经费本就包含履行判决的专项资金。
现实中的官赖众生相
去年某市环保局因违规审批被法院判决赔偿企业损失,却以要报省财政厅审批为由拖了整整两年。企业主老王苦笑着说:打赢官司那天我以为终于熬出头了,没想到这才是马拉松的开始。
更魔幻的是某地征地补偿案,镇政府账户被冻结后,工作人员竟用个人微信收罚款:反正都是进国库,用谁的账户不重要吧?这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操作,让法院执行法官都直呼开了眼界。
政府不履行的三大套路
第一招:乾坤大挪移。把资金转移到工会账户、项目专户甚至关联企业,让法院查不到可执行财产。某县交通局被曝出有12个隐蔽账户,比上市公司财务结构还复杂。
第二招:拖字诀。开会研究、集体讨论、请示上级...某市监局的一份赔偿款硬是走了18道审批程序,等钱到账时申请人公司都破产了。
第三招:苦情戏。我们基层也不容易财政确实吃紧,这些话术能博得同情。但细查发现,该单位当年三公经费却同比增加了30%。
破局者的智慧反击战
浙江某企业家发明了执行直播——每天在抖音更新执行进展,获得10万+关注后,当地政府火速还钱。北京律师团队则专攻府院联动,通过上级监委和法院执行局双线施压,把平均执行周期从18个月压缩到3个月。
最硬核的当属深圳某科技公司,他们《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要求公开被执行单位的全部银行账户信息。当发现某街道办藏有800万小金库时,直接申请法院现场扣划,上演现实版速度与激情。
常见问题解答
政府单位账户没钱怎么办?
《预算法实施条例》,行政机关必须预留履行法定债务的资金。法院可向同级财政部门发出协助执行通知书,直接从预算中划扣。最高法典型案例显示,某县政府财政账户被强制划拨2300万元。
能申请拘留政府负责人吗?
法律上完全可行!山东某县长因拒不执行判决被司法拘留15日,成为全国首例。但实践中法院会先采取限制出境、列入失信名单等措施,拘留属于手段。
执行过程要多久?
法律规定6个月执行期限,但涉及政府部门的案件平均需要8-15个月。建议向本级人大常委会和上级监察委提交监督申请,可缩短至3-6个月。
如何证明政府故意不履行?
重点收集三类证据:1.政府工作报告中显示的财政支付能力 2.同期类似案件的履行记录 3.工作人员推诿的录音录像。北京某案件就是靠会议录音证明拖延故意,最终获得加倍利息赔偿。
会影响公务员政审吗?
《公务员录用考察办法》,单位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主要负责人当年不得评优晋升。已有7名处级干部因单位失信被取消提拔资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