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外出了没请假。保证金不给退了。
遇到当事人咨询"取保候审期间没请假外出,保证金要不回来"的问题时,法律人第一反应是:这事不简单!《刑事诉讼法》第71条,被取保人必须遵守"未经执行机关批准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的硬性规定。实务中只要发现一次违规外出记录,办案机关就能启动保证金没收程序。更严重的是,某省法院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有当事人被直接转为逮捕羁押。
一、取保候审不是"保释",这些红线碰不得
很多人把取保候审理解成"花钱买自由",这完全错了!去年办理的32起保证金没收案件中,有19起都是因为擅自跨区域活动。有位做工程的张老板,取保期间开车去邻市见客户,结果GPS定位显示越界,5万保证金当场被扣。
保证金制度本质是"信用担保+行为约束",办案机关收钱时说得清楚:必须24小时开机、每周到派出所报到、重大事项提前报备。可总有人觉得"出去两小时没事",等收到《没收保证金决定书》才追悔莫及。
二、五大血泪教训:这些情况保证金必扣
1. 跨城探亲被查:李女士五一期间回老家没报备,卡口人脸识别报警,不仅保证金没了,还多了条妨碍诉讼的案底
2. 临时出差被扣:王经理以为当天往返不用请假,结果高铁购票信息被大数据抓取,公司交的20万保证金全打水漂
3. 医院看病越界:赵某持三甲医院转诊证明去省城就医,但未提前24小时申请,虽然病情真实仍被认定违规
4. 接送孩子越区:孙阿姨每天跨区接孙子,连续三天轨迹异常触发预警,5000元保证金说没就没
5. 手机断电失联:陈某手机没电关机8小时,执行机关联系不上直接启动没收程序
三、救命锦囊:遇到这些情况怎么办?
发现保证金要被没收时,法律给的机会要抓住!收到《决定书》之日起5日内,可以向上一级公安机关申请复议。去年有当事人拿着急诊病历成功申诉,但要满足三个条件:提供完整就诊记录、证人证言、合理解释未提前报备原因。
更聪明的做法是提前预防:在手机装定位APP实时提醒、设置每周闹钟提醒报到、准备三份备用联系方式给办案机关。某律师事务所的"取保护航系统",就是通过智能预警帮当事人避免违规的。
四、灵魂拷问:这些钱还能要回来吗?
实务中见过最离谱的案例:当事人拿着出境记录要求退保证金!当然不。但是轻微越界且有正当理由,送急症家人就医,收集好医院证明、行车记录仪视频等证据链,通过听证程序还有挽回余地。记住三个关键点:违规程度、主观恶意、补救措施。
常见问题解答
Q1:临时有事外出2小时需要报备吗?
只要跨出所在区县边界就必须报备!去年有当事人开车到邻县服务区上厕所被查,法院照样支持没收决定。报备流程不复杂,通过微信小程序就能申请,千万别心存侥幸。
Q2:被没收保证金会影响案件结果吗?
会!这属于"违反取保义务"的从重处罚情节。某职务犯罪案例显示,被告人被加重20%刑期。更严重的是被变更强制措施,从取保直接转逮捕。
Q3:没收保证金需要听证吗?
新规要求必须组织听证!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明确,当事人有权要求当面陈述申辩。记得带上新证据,当时突发疾病的120记录等。
Q4:疫情期间无法按时报到怎么办?
立即电话报备+事后补交证明!某地封控期间,刘先生通过视频连线完成报到程序,既遵守规定又保住保证金。关键要留存社区通知、健康码异常等官方证据。
Q5:保证金交多少能降低风险?
不是钱多就安全!某企业家交200万保证金后擅自离境,照样被通缉。重点在于遵守规定,保证金数额与案情轻重相关,经济能力只是参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