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要花多少钱除押金还有什么?
《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七条规定,取保候审的保证金数额由办案机关案件性质、情节、社会危害程度及犯罪嫌疑人经济状况综合确定。除保证金外,实际支出包括法律咨询费、担保人费用、交通食宿费等。保证金并非必须缴纳,符合条件的还可以选择提供保证人担保。
取保候审背后的经济账
很多人以为取保候审就是"花钱买自由",实际上这是对法律制度的误解。我曾遇到一个案例:某公司高管因涉嫌职务侵占被刑拘,家属第一时间交了20万保证金办理取保。但三个月后发现,真正影响案件走向的是后续补充证据材料、律师调查取证等环节产生的费用,这些隐性支出反而达到保证金的三倍之多。
保证金本身具有担保性质,办案机关会在案件终结后退还(扣除罚金等情况除外)。但实践中很多人会忽略这些必要支出:
1. 律师服务费:从申请取保到案件终结,全程法律服务的市场价在3-10万不等
2. 证据收集费用:包括鉴定费、公证费、证人差旅费等
3. 生活保障费用:取保期间配合调查产生的交通、住宿等开支
4. 担保人成本:若选择保证人担保,需要支付相应的担保费用
这些钱到底该不该花?
去年接触过一个大学生帮信罪案例,家属为凑10万保证金借了高利贷。其实这类轻微刑事案件完全可以通过提供保证人方式办理,根本不需要缴纳保证金。这个案例暴露出当事人对法律程序的不了解。
建议在决定取保方式时做好三步评估:
① 咨询专业律师分析案情轻重
② 评估家庭经济承受能力
③ 了解当地司法机关的办案习惯
有些地区对特定类型案件有不成文的保证金标准,提前了解能避免被动。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保证金交得越多越容易取保吗?
错!保证金数额与取保成功率没有直接关系。某基层法院统计数据显示,办理的取保案件中,保证金数额与最终判决结果无统计学相关性。关键要看是否符合取保的法定条件。
问题2:没钱交保证金怎么办?
可以申请保证人担保。《刑事诉讼法》第七十二条,保证人需符合四个条件:
1. 与本案无牵连
2. 有能力履行保证义务
3. 享有政治权利且人身自由未受限
4. 有固定住所和收入
近亲属担任保证人成功率最高。
问题3:取保期间产生的费用能报销吗?
法律没有规定相关费用报销制度。但有个别案例中,当事人最终被判决无罪后,通过国家赔偿程序获得了部分合理支出的补偿。建议保留所有费用票据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