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期间因帮信不知情被要求去检察院做笔录,有风险吗?
被取保候审的当事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被检察院传唤做笔录,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间案件已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需要核实案情、补充证据。即使当事人主张“不知情”,仍需通过笔录还原案件细节。风险点主要在于:笔录内容影响后续定罪量刑、现有证据链是否充分、是否存在被变更强制措施(如逮捕)的性。但风险程度与案件事实、证据情况密切相关,建议全程由律师陪同应对。
取保候审期间必须知道的4个法律底线
许多当事人误以为“取保=没事”,实际上取保候审只是强制措施的变更,案件仍在推进。尤其涉及帮信罪这类主观故意要件严格的罪名,检察院做笔录时会重点核实:①你是否明知他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②是否从中获利?③技术或资源支持的客观行为细节。即便你主张“不知情”,也要提供合理解释(如交易流水异常但未察觉、被他人误导等)。律师介入可通过证据梳理、法律分析帮你构建有利的“主观认知”抗辩逻辑。
检察院笔录的3大隐藏风险与应对策略
风险一:口供矛盾影响证据效力
取保候审期间多次笔录若出现细节不一致,被认定为“虚假陈述”。建议在接受问询前,与律师复盘案件时间线、资金流向等关键事实,准备书面说明材料。
风险二:新证据触发逮捕程序
若笔录中暴露出新的涉案金额或犯罪情节,符合逮捕条件。原本认定的涉案金额为20万元,但笔录中查出另有30万元未申报的流水。
风险三:认罪认罚的时机误判
部分当事人急于签署认罪认罚书换取缓刑,却忽视无罪辩护的性。帮信罪中“明知”要件的认定存在争议空间,需结合聊天记录、交易模式等证据综合判断。
4个高频问题解答:帮信罪取保后如何应对检察院
问题1:能拒绝去检察院做笔录吗?
绝对不能!取保候审期间传唤不到案,轻则没收保证金、变更强制措施为监视居住,重则直接批准逮捕。《刑事诉讼法》第71条,被取保人需做到“随传随到”。
问题2:笔录时该承认“不知情”吗?
需分情况:若客观证据(如聊天记录显示你询问过资金合法性)能佐证不知情,可坚持主张;若已有证据显示明显异常(如高额转账与正常收入不符),则需通过“认知局限性”进行合理解释,而非简单否认。
问题3:做完笔录会被当场收监吗?
除非发现重大新证据,一般不会立即收监。但检察官将案件退回公安补充侦查,或直接提起公诉。建议做完笔录后与律师保持联系,及时掌握案件进展。
问题4:如何证明自己真的不知情?
可从三个维度举证:①从事业务的合规性(如签订正规合同);②技术服务的普适性(未针对犯罪活动定制);③异常交易的举报记录(发现可疑后主动采取措施)。
关键动作:收到传唤通知后的72小时应急方案
第一步:立即联系辩护律师,调取案件卷宗了解现有证据;
第二步:模拟笔录问答,重点准备“主观认知”“获利情况”“行为作用”三类问题的应答策略;
第三步:整理有利证据原件,如业务合同、沟通记录、银行流水备注等;
第四步:提前向单位/学校报备的配合调查需求,避免因突发拘留导致次生危机。
写到:风险可控但需专业护航
取保候审期间配合检察院做笔录,本质上是法律赋予的辩护机会。通过专业准备完全可以将风险降至最低——浙江某帮信案中,当事人通过提交技术后台日志、第三方审计报告等20余份证据,成功推翻“明知”指控获得不起诉决定。记住:被动应对陷入不利局面,主动举证才能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