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取保候审后又被带走接下来会如何处理?

《刑事诉讼法》第67条规定,取保候审是司法机关对犯罪嫌疑人采取的一种非羁押性强制措施。但若在取保期间出现新的证据、违反取保规定或案情发生重大变化,公安机关可依法重新收押。帮信罪案件中出现"取保后又被带走"的情况,涉及以下法律程序:
1. 重新提请逮捕:若发现新证据证明犯罪嫌疑人有社会危险性(《刑诉法》第81条)
2. 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侦查终结后移送检察院
3. 变更强制措施:转为监视居住或直接逮捕
4. 补充侦查需要:发现遗漏犯罪事实需进一步调查

二次被带走背后的四种性

当帮信罪嫌疑人刚取保又被传唤时,家属会陷入焦虑。这种情况预示着案件出现新动向:

第一种是案情升级:原本认定的涉案流水从50万涨到200万,或是新发现了上下游犯罪证据。这种情况在电诈关联案件中尤为常见,银行卡流水核查需要数月时间。

第二种是违反取保规定:有些当事人取保后擅自离开居住地,或者与同案犯串供,这些行为都会导致强制措施变更。去年郑州某案中,当事人因取保期间用新手机注册微信被认定"毁灭证据"而重新收押。

第三种是司法程序推进: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临近期限时,公安机关必须做出移送起诉或解除取保的决定,这个时间节点常会出现传唤问话。

帮信罪取保候审后又被带走接下来会如何处理?

最特殊的是"挂案重启":某些看似沉寂的案件,因同案犯到案或异地案件牵连,会突然重启侦查。这种情况在帮信罪中约占15%的比例。

从传唤到判决的完整流程

当事人被二次带走后,面临以下法律进程:

第一阶段(24小时内):公安机关需立即进行讯问,决定是否刑事拘留。这个阶段律师介入至关重要,可以通过会见了解事由。

第二阶段(3-7日):警方需向检察院提请逮捕。这个时间窗口,专业律师会提交《不予批准逮捕法律意见书》,据统计,此阶段成功阻却逮捕的比例可达30%。

第三阶段(2个月):逮捕后的侦查期,案件出现三种走向:移送起诉、退回补充侦查(最多两次)、或变更强制措施。

整个过程需要重点把握37天"黄金救援期",特别是帮信罪这类证据相对固定的案件,越早专业介入越能影响案件走向。

家属必备的三大应对策略

当亲人再次被带走,家属容易病急乱投医。正确的做法是:

第一步:立即核实信息:通过拘留通知书确认涉嫌罪名、羁押场所。曾有家属接到诈骗电话匆忙汇款,结果发现家人还在取保状态。

第二步:专业律师介入:不要轻信"关系运作",重点寻找有帮信罪辩护经验的律师。好的律师会在第一次会见时就发现关键辩点,"主观明知"认定问题。

第三步:证据保全:整理之前取保时提交的保证金凭证、保证书等材料。某上海案例中,当事人因保留完整的退赃记录,最终获得缓刑判决。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取保期间又被带走,会直接判实刑吗?

不一定。需结合新证据情况,若仅是程序性传唤,问话后继续取保。但若查实新的犯罪事实,刑期加重。建议接到传唤时主动配合并联系律师陪同。

问题二:二次拘留后还能再次取保吗?

法律上允许,但实践中难度增加。需要提出新的有利证据,退赔新发现的受害人损失、取得谅解书等。某浙江案例中,当事人通过补缴20万违法所得成功二次取保。

问题三:羁押时间会超过之前取保期吗?

。《刑事诉讼法》第156-158条,重大复杂案件侦查羁押期限可延长至7个月。但帮信罪一般案情较清晰,多数在3个月内移送起诉。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