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释候审的交通事故致死案,移交检察院后会怎样?

保释候审的交通事故致死案,移交检察院后会怎样?

从法律专业角度,交通事故致死案件在移交检察院后,将进入审查起诉阶段。《刑事诉讼法》第172条,检察院需在1个月内决定是否起诉,重大复杂案件可延长15日。面临三种结果:提起公诉(证据充分)、退回补充侦查(证据不足)或不起诉(情节轻微或证据不足)。这一阶段检察院将重点审查事故责任认定、主观过错(如是否酒驾)、赔偿情况等核心证据,直接影响案件最终走向。

一、检察院的“放大镜”会照向哪里?

当案件进入检察院,办案人员会像用放大镜一样审视每个细节。浙江某案中,肇事司机虽被保释,但检察院发现其行车记录仪数据被篡改,最终以交通肇事罪+毁灭证据罪起诉。他们主要关注:

1. 责任认定书是否“铁板钉钉”:交警的事故认定书只是证据之一,检察院会复核监控视频、刹车痕等客观证据。曾有过认定书被推翻的案例,某电动车突然变道导致货车司机无责变次责。

2. 是过失还是故意?:郑州某司机连续撞人案,检察院通过手机定位发现其故意绕回事故现场,最终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起诉,刑期从3年变10年以上。

3. 赔偿金背后的博弈:去年上海一起案件中,肇事方赔偿160万取得谅解,但检察院发现受害方被迫签协议,最终未予采信。赔偿需满足自愿性+合理性,死亡案件赔偿金在80-150万间浮动。

二、不起诉的“黄金窗口期”怎么抓?

数据显示,交通肇事案不起诉率约12%,但需要满足严格条件。深圳外卖员撞人案,因事发地监控损坏、目击证人证言矛盾,符合存疑不起诉标准。要争取不起诉需把握:

• 责任比例卡线:主责才构罪,同责以下有空间。曾有司机通过复核将主责降为同责成功脱罪。

• 赔偿金+谅解书组合拳:建议在检察院阶段完成赔偿,比到法院阶段效果提升30%。但要支付方式,大额现金支付被质疑真实性。

• 特殊身份保护:如军人、孕妇等特殊群体,法律有从宽空间。但某国企高管试图以“重大项目负责人”身份求情未获支持,说明红线仍在。

三、法院阶段的“刑期计算公式”

若起诉到法院,量刑会按“基础刑+调节刑”计算。致1人死亡且负主责,基础刑是1-2年。若有逃逸情节,直接升档至3-7年。但积极赔偿可减刑30%以内,谅解书再减20%。曾有案例:

案例1:酒驾致死赔80万未谅解——判2年半

案例2:正常驾驶致死赔150万获谅解——判1年缓刑

案例3:逃逸后自首赔200万——仍判4年(基准刑7年,减刑后)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交警说我们主责,检察院会改判吗?

完全!杭州就有3起案件在检察阶段改变责任认定。关键要提供新证据,重新鉴定刹车距离、找到被忽略的监控视角。建议在收到事故认定书3日内立即申请复核。

问题2:已经取保候审,还会被收监吗?

取保不等于安全。若检察院审查发现存在伪造证据串供风险等情况,变更强制措施。某公司老板在取保期间威胁证人,开庭前三天被突然收监。

问题3:赔偿金给多少能保缓刑?

没有固定标准,但可以参考:死亡案件需达到当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年(约80-120万)。但需在贫困地区,曾有赔偿60万获缓刑的案例,关键在于被害人家属的真实谅解

问题4:案件在检察院拖了半年正常吗?

不正常!法律规定审查起诉期限最长6.5个月(退查2次+延长)。若超期未结案,涉及案件存在重大争议背后有舆情压力。建议委托律师申请程序性监督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