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峻琳律师

赵峻琳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上海市
擅长领域: 疑难责任认定,重伤残深度索赔,商用车事故专案
个人简介: 赵峻琳律师专注交通事故维权10年,累计代理交通事故案件800余件,为伤者争取赔偿总额超1.8亿元,单案最高获赔620万元。擅长处理责任认定争议、保险拒赔抗辩及重伤-死亡案件,独创“三维证据分析法”(结合行车记录仪、痕迹鉴定与医学报告),在多起复杂逃逸、二次事故案件中成功推翻原定责结果。熟悉伤残等级重新鉴定规则,执业理念:赔偿无死角,维权有温度。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电动车认定为机动车事故认定

电动车认定为机动车事故认定

杭州某电动车撞人案引发热议:时速35km/h的电动车被鉴定为机动车,车主最终承担主要责任。这个判决让很多人震惊——原来我们骑的电动车被当作隐形机动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条,最高设计时速超过25km/h、整车质量超过55kg、电机功率超过400w的电动车,发生事故时都被认定为机动车。原本按非机动车处理的交通事故,直接升级为机动车事故责任,赔偿金额相差最高可达10倍!

你的电动车是隐藏的马路杀手

外卖小哥李师傅每天骑着改装电动车送餐,直到去年与轿车相撞才知道大事不妙。经检测他的车重达70kg、时速达40km,直接被认定为机动车。原本对方全责的事故变成主次责任,他自己倒赔了2万医药费。

追尾后对方一直不去处理怎么办

追尾后对方一直不去处理怎么办

开车遇到追尾事故,对方全责却玩失踪?别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若对方故意拖延处理,您完全可以通过报警、保险代位追偿、民事诉讼三种方式维权。接下来教您操作技巧。

一、追尾事故处理全攻略

去年我处理过一起典型案例:张女士被追尾后,对方先是假装配合,后来直接换了手机号。这种情况其实很常见,记住这3个关键动作:

1. 现场立即拨打122报警,哪怕对方求情也别私了。警察出具的《事故认定书》就是你的尚方宝剑。

未打转向灯事故责任

未打转向灯事故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57条,车辆变更车道或转弯时,必须提前开启转向灯。未按规定操作导致事故的,驾驶人需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但责任划分需结合事故现场证据,行车记录仪、监控录像、目击者证词等。若对方存在超速、酒驾等违法行为,责任比例重新分配。不过,未打转向灯始终是事故定责的重要依据,司法实践中90%以上案例会判定未打灯方承担主要责任。

转向灯不只是小动作,而是生死开关

很多司机觉得转向灯就是个形式主义,尤其老司机变道时经常自信盲切。但数据显示,约37%的剐蹭事故源于未打转向灯。去年杭州高架上,一辆SUV在出口处突然变道,后车因躲避不及撞上护栏,交警调取监控后发现SUV全程未打灯,最终判其全责并承担18万元赔偿。

对方逆行与我相撞应怎样划分责任

对方逆行与我相撞应怎样划分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规定,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原则。若对方存在逆行行为,已构成违法行为,原则上需承担事故主要或全部责任。但责任划分需结合《民法典》第1165条过错责任原则,通过双方违法行为与事故后果的因果关系综合判定。若您正常行驶无违规操作(如超速、酒驾等),对方逆行导致碰撞,责任比例为对方全责或主责(70%-100%);若您存在未观察路况等次要过错,承担次责(不超过30%)。

遇到逆行撞车事故的实战指南

去年我处理过一起典型案例:张先生夜间正常行驶时,突然有辆电动车从对向车道逆行冲过来。虽然张先生急踩刹车,还是发生了碰撞。最终交警通过行车记录仪确认电动车全责,但对方耍赖不赔,还是走了保险代位追偿。

电动车随意变道被撞是全责吗

电动车随意变道被撞是全责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8条和第57条规定,非机动车(含电动车)在变道时应当确保安全,不得妨碍其他车辆正常通行。因电动车突然变道引发事故,原则上需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但现实中责任判定需结合场景——被撞车辆是否存在超速、未保持安全距离等过错行为。可以说电动车大概率要担责,但未必是100%全责。

电动车变道的任性时刻有多危险?

去年杭州某路口监控拍下惊险一幕:外卖小哥的电动车在机动车道突然左转,后方轿车紧急刹车仍发生碰撞。交警调取记录仪后发现,电动车在变道前既没打手势也没观察后方,最终被判承担80%责任。这种鬼探头式变道每天都在上演,很多骑手存在汽车肯定会让我的侥幸心理。

交通违法判定标准最新

交通违法判定标准最新

最近不少司机朋友发现,各地交警对压线变道、开车看手机等行为的查处力度明显加大。这些变化背后,是最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认定及处理规定》正式落地。现行法规,交通违法判定标准有三大核心变化:一是电子证据认定效力提升(如行车记录仪、天网监控等可作为直接证据);二是违法行为分类更精细化(如将分心驾驶单独归类);三是处罚裁量权规范化(明确不同违法情节对应的扣分、罚款梯度)。交警执法正在从结果判定转向过程监控,哪怕未造成实际事故,只要存在危险驾驶行为就被处罚。

新规下这些行为最容易被罚

交警出具了责任认定书,对方不履行

交警出具了责任认定书,对方不履行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是处理交通事故的核心证据。若对方拒不履行赔偿义务,您可凭该文书直接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法院判决后对方仍不执行的,可申请强制执行其财产。法律程序虽繁琐,但您手握责任认定书就相当于拿到了维权尚方宝剑。

遇到老赖别慌!五步教你硬核维权

上周刚处理完一个真实案例:张先生被追尾后,对方签了全责认定书却玩失踪。他先联系保险公司启动代位追偿,收集了行车记录仪视频、维修发票等全套证据,通过微信聊天记录坐实对方逃避责任的事实。法院判决三天后,对方账户就被冻结了。

对方受伤,对方全责我要负责吗

对方受伤,对方全责我要负责吗

《民法典》第1165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若交警部门认定对方承担事故全部责任,且您不存在任何过错行为,原则上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但需要特别:在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事故中,即使对方全责,《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机动车方仍需承担不超过10%的赔偿责任。

关于交通事故全责的6个真相

最近处理的一个真实案例:外卖小哥闯红灯被撞骨折,交警认定其全责。但最终机动车驾驶员仍要承担8%的医疗费赔偿。很多当事人不理解:为什么无过错还要赔钱?其实这涉及法律特别规定...

机动车在斑马线撞到行人应该怎么判

机动车在斑马线撞到行人应该怎么判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7条明确规定,机动车行经斑马线时必须减速慢行,遇行人正在通过时应停车让行。若发生碰撞事故,司法实践中推定机动车承担主要责任甚至全责。但判决会综合考量行车记录仪证据、行人是否存在突然闯入等情节,民法典第1165条和1186条规定进行过错责任划分。

斑马线不是装饰线!这些法律常识司机必看

去年杭州某司机因为低头看导航,在西湖区斑马线撞伤老人,最终被判赔偿28万元还被吊销驾照。这样的案例每天都在上演,斑马线前那个白色的人形标志,其实是法律划定的生命保护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