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峻琳律师

赵峻琳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上海市
擅长领域: 疑难责任认定,重伤残深度索赔,商用车事故专案
个人简介: 赵峻琳律师专注交通事故维权10年,累计代理交通事故案件800余件,为伤者争取赔偿总额超1.8亿元,单案最高获赔620万元。擅长处理责任认定争议、保险拒赔抗辩及重伤-死亡案件,独创“三维证据分析法”(结合行车记录仪、痕迹鉴定与医学报告),在多起复杂逃逸、二次事故案件中成功推翻原定责结果。熟悉伤残等级重新鉴定规则,执业理念:赔偿无死角,维权有温度。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刑法多因一果如何定罪

刑法多因一果如何定罪

在刑事案件中,当多个原因共同导致一个损害结果时,如何准确认定责任被称为多因一果难题。《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定罪需综合运用条件说、相当因果关系说等理论。法官要判断每个行为与结果之间是否存在法律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既要看行为是否实质增加了结果发生风险,也要考量行为人对结果的预见性。张三和李四向王五投毒,各自剂量都不足以致死,但叠加后导致死亡,两人行为都与死亡结果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多因一果案件处理的底层逻辑

真实案例最能说明问题。某地发生过这样一起案件:司机A超速撞伤行人B后逃逸,随后路人C开车经过时因视线不清再次碾压B,最终B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报告显示第一次撞击已造成致命伤,第二次碾压时B已死亡。这种情况下,法院认定A构成交通肇事罪,而C因碾压尸体不构成犯罪。这个判决就体现了条件关系+结果归责的双重判断标准。

机动车肇事责任划分

机动车肇事责任划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和《民法典》第一千二百零八条规定,机动车肇事责任划分主要遵循过错责任原则。简单来说就是:谁犯错谁担责,责任大小看过错程度。交警部门会通过现场勘查、监控调取、证人证言等方式,从驾驶行为、车辆状况、道路环境三个维度判断各方过错,最终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

真实案例告诉你:这些情况怎么划分责任

去年处理过一起典型案子:老王开小轿车路口右转,撞上直行的外卖电动车。监控显示电动车当时超速且闯红灯,但老王转弯时也没观察。判老王承担70%责任,外卖员自己担30%。这案例说明责任划分不是非黑即白,都是过错比例分摊。

前车打转向灯变道被追尾

前车打转向灯变道被追尾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3条,变道车辆必须让正常行驶车辆先行。即使前车打了转向灯,在变道过程中被后车追尾,依然承担主要责任!但要结合三点判断:1. 前车是否完成变道 2. 后车是否有避让条件 3. 是否存在紧急情况。前车刚打灯就强行变道,导致后车刹车不及,这时候前车全责;但前车已经完成变道进入车道,后车因跟车过近追尾,责任就倒过来了。

血泪教训:这3种变道姿势最危险

上周在杭州秋石高架上,一辆特斯拉突然跨三车道下匝道,后车直接骑上隔离带。交警调取行车记录仪发现,特斯拉虽然打了转向灯,但变道角度超过60度,最终认定前车全责。类似案例还有:

对方逆行我撞上去有没有责任

对方逆行我撞上去有没有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5条,逆向行驶属于明确违法行为。但是对方逆行你撞上去,你仍要承担部分责任!法律明确规定过错责任原则,即使对方全责,你存在未及时避让、超速行驶等过错,责任比例从10%到50%不等。浙江某案例中,司机因未减速撞上逆行的电动车,最终被判承担30%责任。

为什么撞逆行车还要背锅?

交警队处理事故时会掏出三大法宝:行车记录仪、路面监控和刹车痕迹。去年我朋友老李就吃过亏——他正常行驶时突然窜出一辆逆行的外卖电动车,虽然对方全责,但交警发现老李当时车速达到65km/h(该路段限速50km/h),结果被认定承担20%责任。所以记住:看见逆行别光顾着生气,减速、鸣笛、留证据才是王道!

公交车变道刮蹭谁的责任

公交车变道刮蹭谁的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4条,变道车辆必须确保安全且不影响其他车辆正常行驶。公交车变道刮蹭事故中,若公交司机未完成观察、未打转向灯或强行变道,需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但若其他车辆存在超速、故意不避让等行为,责任比例会重新划分。法律交警会通过行车记录仪、监控视频和现场痕迹综合判定责任归属。

公交车变道事故的三大真相

你以为公交车有特权?实际上公交变道必须遵守一灯二镜三方向原则。去年某市就发生过典型案例:公交车连续变道未观察后车,剐蹭私家车后被判全责。司机老张吐槽:车身长盲区大,但这不是免责理由。特别提醒:遇到公交车打着转向灯缓慢切入时,后车有义务合理避让,但若公交突然生挤,后车无避让条件则不担责。

车祸十级伤残一般赔20万

车祸十级伤残一般赔20万

《民法典》和《人体损伤致残程度分级》规定,十级伤残是最轻的伤残等级。赔偿金额20万的说法源于司法实践中常见赔偿范围,但实际金额需结合受害人年龄、收入、户籍、责任比例等因素计算。某省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4万元/年,十级伤残赔偿金=4万×20年×10%=8万元,加上医疗费、误工费等合计常达15-25万元。

真实案例:为什么有人赔18万有人赔23万?

王师傅(35岁,外卖员)被撞致十级伤残,法院判决获赔23.8万元。赔偿明细显示:残疾赔偿金(城镇标准)9.6万+误工费5.2万+精神抚慰金1万+其他费用8万。而李阿姨(58岁,农村务农)同类伤残获赔17.3万,主要因误工费计算时间短、残疾赔偿金按农村标准计算。这说明赔偿金额存在浮动空间,专业律师介入可提升获赔数额。

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

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六十二条,交警出具的事故责任认定书是交通事故处理的法定文书。它通过对现场勘查、证人证言、监控录像等证据的综合分析,明确事故各方责任比例。这份文书具有法律效力,不仅是保险理赔的关键依据,更是法院审理交通事故案件时的重要证据。若当事人对认定结果不服,可在收到文书后3个工作日内申请复核,但实践中法院一般会优先采信交警的权威认定。

事故责任认定书如何影响你的钱袋子?

上周老张开车追尾了出租车,交警当场出具了全责认定书。他原以为走保险就完事了,结果发现自己要承担出租车停运损失。这个案例告诉我们,认定书上的全责主责同责这些字眼,直接关系到要掏多少钱赔偿。主责方要承担70%损失,同责是五五开。更扎心的是,被认定全责,第二年保费最高上涨30%。建议大家收到认定书后,第一时间联系保险公司报案,记得要求交警出具详细的损失清单,避免后续扯皮。

交通责任认定书超过三日还能不能改

交通责任认定书超过三日还能不能改

拿着热乎的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发现交警写错了责任划分,结果过了三天才发现问题,这时候急得直拍大腿——还能改吗?《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第71条,当事人对认定书有异议的,应当自收到认定书之日起3日内申请复核。超过这个黄金72小时,原则上这份认定书就盖棺定论了。

过了三天真的完全没救了吗?

先别急着绝望!虽然常规复核通道关闭了,但还有三个救命锦囊可以试试。去年我处理过的一个案子,当事人老张被电动车撞了,当时监控没调出来,交警判他全责。结果第七天商铺老板主动提供监控,清楚显示对方闯红灯。通过检察院监督程序,成功推翻原认定。

在小区道路停车被刮蹭了谁的责任

在小区道路停车被刮蹭了谁的责任

《民法典》第1165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规定,在小区道路停车被刮蹭的责任认定需要分情况讨论:
1. 若车辆停放在规划车位且无违规行为,肇事方需承担全部责任
2. 若车辆存在违停、占道等过错,需承担次要责任
3. 若双方均有过错,按过错比例承担责任
4. 找不到肇事者时,可向物业主张未尽管理义务的责任

真实案例告诉你:这几种情况最容易被判全责

上周刚处理完王先生的案子,他的SUV在小区拐角处被快递三轮车剐蹭。原本以为能全赔,结果因为停在消防通道被认定承担30%责任。像这种自以为没事的停车位置最容易吃哑巴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