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峻琳律师

赵峻琳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上海市
擅长领域: 疑难责任认定,重伤残深度索赔,商用车事故专案
个人简介: 赵峻琳律师专注交通事故维权10年,累计代理交通事故案件800余件,为伤者争取赔偿总额超1.8亿元,单案最高获赔620万元。擅长处理责任认定争议、保险拒赔抗辩及重伤-死亡案件,独创“三维证据分析法”(结合行车记录仪、痕迹鉴定与医学报告),在多起复杂逃逸、二次事故案件中成功推翻原定责结果。熟悉伤残等级重新鉴定规则,执业理念:赔偿无死角,维权有温度。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非机动车逆行事故责任

非机动车逆行事故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三十五条,机动车、非机动车实行右侧通行原则。非机动车逆行属于典型违法行为,若引发交通事故,逆行方需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特别在《民法典》第一千一百六十五条中明确,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逆行导致的剐蹭、碰撞等事故中,逆行方要面临医疗费、车辆维修费甚至精神损害赔偿。

真实案例告诉你:逆行出事有多惨

去年杭州某路口,外卖骑手为抄近道逆向冲过斑马线,与正常行驶的电动车相撞。监控显示逆行方车速超25km/h(已超标新国标)。法院最终判决骑手承担90%责任,赔偿对方医疗费2.8万元+误工费1.2万元,自己还因肋骨骨折住院半个月。血淋淋的教训证明:逆行省下的1分钟,要赔上几个月的血汗钱。

出了事故对方想让我认全责

出了事故对方想让我认全责

作为执业律师,我每天都能接到类似的咨询:对方说只要我认全责就走保险,这样合法吗?直接说结论:在交警出具责任认定书前,任何口头承诺让你认全责的行为都让你掉进大坑!《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事故责任必须由公安机关现场勘查、监控录像、车辆痕迹等证据综合判定。就像上周有个客户被后车追尾,对方递烟说兄弟你倒车全责吧,我保险公司给你修,结果行车记录仪一调才发现是对方超速撞上来,要是当时认了全责,现在得倒赔3万块!

为什么总有人忽悠你背锅?看完这3个套路就懂了

把停在路上的车刮了谁的责任

把停在路上的车刮了谁的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五十六条和第七十六条规定,停在合法车位的车辆被刮蹭时,肇事方需承担全部责任。但是违规停放(如消防通道、禁停标线区域),《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六十三条,违停车辆需要承担30%-50%的次要责任。即使是被刮蹭方,若存在违停行为也要吃罚单+担责,这种双输局面提醒我们规范停车的重要性。

真实案例告诉你:刮蹭事故没那么简单

上周三在朝阳区某小区,张三倒车时剐蹭到一辆占道停放的宝马。监控显示宝马车主王女士连续三天都把车停在转弯处。交警判张三承担70%责任,王女士因违停承担30%。这个案例告诉我们:碰到拦路虎式违停车辆,刮蹭方只需承担部分责任。

出了事故10天还没判责

出了事故10天还没判责

最近有粉丝在后台私信问:我上个月出了车祸,交警到现在10天了还没出责任认定书,这算不算违规啊?作为一名从业10年的交通事故律师,今天就从法律角度给大家说清楚。《道路交通安全法》和《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交警部门一般要在现场调查后10日内出具认定书。但!涉及伤亡需要检验鉴定的,时间会延长到鉴定结果出来后的5日内。所以10天没出结果不一定违规,关键要看事故复杂程度。

为什么我的事故认定书迟迟下不来?

上周处理的一个案子特别典型:外卖小哥被私家车撞了,现场没有监控,双方各执一词。这种情况交警需要调取周边商户监控、做车辆痕迹鉴定,光鉴定报告就要等15天。所以大家要明白,不是所有事故都能快速判责的。特别是遇到这5种情况,认定书铁定要迟到:1.事故现场被破坏需要还原 2.涉及酒驾毒驾要等检测报告 3.有多方车辆连环事故 4.有人员重伤需要医疗鉴定 5.涉及特种车辆或公共设施损坏。

四车追尾事故责任划分图解

四车追尾事故责任划分图解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43条规定,同车道行驶的机动车应当保持足以采取紧急制动措施的安全距离。在四车追尾事故中,采用谁撞谁负责的推定原则,但实际责任划分要结合行车轨迹、制动痕迹、碰撞部位等证据综合判断。交警部门会通过现场测量各车间距、检查刹车痕迹长度(按公式S=V²/(254φ)计算安全距离)、调取行车记录仪等方式还原事故经过。

四车连环撞的四种经典场景

场景1:串糖葫芦式追尾
四辆车在快速路保持直线行驶,D车先追尾C车,推动C车撞B车,B车再撞A车。这种情况D车承担全部责任,要赔偿前三辆车的损失。就像去年郑州高速那个案例,一辆宝马车主因低头捡手机造成四车连撞,最终被判全责。

事故全责怎么处理

事故全责怎么处理

从法律层面来看,交通事故中被认定为全责事故责任完全由一方承担。《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全责方需承担对方的全部合理损失,包括车辆维修费、医疗费、误工费等。涉及人员伤亡,还面临刑事责任。处理流程包括:保护现场并报警→配合交警出具事故认定书→联系保险公司→协商或诉讼赔偿。全责方尤其要切勿逃逸或破坏证据,否则加重法律责任。

事故全责后,这些操作能帮你减少损失

第一步:冷静处理现场。打开双闪、放三角警示牌,拍照留证(包括车辆位置、碰撞痕迹、周边环境),有行车记录仪,立即保存视频。第二步:报警并等交警定责。即使内心慌得一批,也要清晰描述事故经过,别乱认责或和对方吵架。第三步:报保险别拖延!48小时内联系保险公司,提交材料时重点强调全责已认定,避免理赔扯皮。第四步:私下协商要谨慎!对方提出赔现金私了,很事后反咬你逃逸,务必签书面协议或通过交警见证。

不确定刮没刮到别人车要报警吗

不确定刮没刮到别人车要报警吗

遇到疑似剐蹭的情况,很多人心里都会打鼓:到底该不该报警?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来看,只要发生交通事故,无论是否造成损失,驾驶员都有义务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及时报警。哪怕你根本不确定是否真的刮到车,只要存在造成损害的疑虑,法律上就建议报警备案。现实中不少车主因为抱着侥幸心理离开,结果被监控拍到后被认定为逃逸,不仅要承担全责,还面临扣12分、罚款甚至拘留的处罚。

为什么老司机都劝你宁可多此一举?

去年我朋友小王在商场停车时就遇到这么个事,倒车时后视镜好像蹭到旁边奔驰的反光镜,但下车检查两辆车都没明显痕迹。他犹豫了十分钟,在保安劝说下还是报了警。结果交警调监控发现两车间隔足有20厘米,根本就没碰上!虽然白折腾一趟,但警察反而夸他处理得当。现实中太多案例证明,你的记忆在紧张状态下根本不可靠——你以为没碰到,后视镜边缘已经留下1厘米的划痕。

二因一果怎么定罪

二因一果怎么定罪

在法律实务中,二因一果指的是两个独立行为共同导致一个危害结果的情况。《刑法》第25条,若行为人存在共同犯罪故意则构成共犯,但现实中更复杂的是双方无共谋却共同作用导致结果。需分别判断每个行为与结果的因果关系:若任一行为单独足以导致结果,适用充分条件说认定直接责任;若需两个行为叠加才能导致结果,则参与程度划分主次责任。甲殴打乙致其重伤后,丙未及时送医导致乙死亡,甲对伤害、丙对延误均需担责。

现实中的二因一罪有多复杂?

去年某地真实案例:张三骑电动车闯红灯撞倒老人,李四驾驶的出租车因超速未能及时刹车,最终老人经抢救无效死亡。尸检显示撞击伤和延误送医各占50%致死因素。这种典型二因一果案件让检察官犯了难——张三违反交规是直接诱因,李四超速加重了后果,但两人素不相识。最终法院判定张三构成交通肇事罪,李四因超速被行政处罚+民事赔偿。这个判决引发争议:为何李四不用负刑责?关键就在于超速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是否达到刑事追责标准。

电瓶车走人行道被撞后有没有责任

电瓶车走人行道被撞后有没有责任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36条和57条规定,非机动车应当在非机动车道行驶,未设非机动车道的应靠车行道右侧行驶。电瓶车作为非机动车驶入人行道本身就是违法行为,若引发交通事故,驾驶人需承担部分甚至全部责任。但责任划分还需结合碰撞双方行为综合判断,机动车是否存在超速、酒驾等过错,电瓶车是否主动冲撞等因素。

人行道上的隐形杀手:电瓶车事故责任全解析

每天早晚高峰,人行道上电瓶车与行人抢道的场面屡见不鲜。去年杭州某小区门口,一辆快递电瓶车在人行道上以20码速度行驶时撞倒老人,最终法院判决电瓶车承担70%责任。这个案例告诉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