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度奕律师

徐度奕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重庆市
擅长领域: 经济犯罪精准辩护,涉黑恶与暴力犯罪应对,新型网络犯罪
个人简介: 徐度奕律师是刑事辩护领域资深专家,执业14年,熟悉司法全流程办案逻辑。累计代理刑事案件400余起,其中28件获无罪判决/不起诉,112件实现缓刑或量刑减档,为当事人避免/挽回经济损失超15亿元。专注经济犯罪(非法集资、职务侵占)、涉黑涉恶案件及新型网络犯罪辩护,首创“证据合法性审查黄金48小时法则”,在多起重大案件中成功排除非法证据,推翻关键指控。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民事诉讼有效期是多久

民事诉讼有效期是多久

《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民事诉讼有效期(即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特殊情况下最长保护期为20年,自权利受侵害之日起算。但要法律对某些特殊案件(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纠纷的4年时效)另有特别规定。

诉讼时效的冷知识:比你想的更复杂!

小明借给朋友10万元没写借条,3年后才起诉,结果败诉了——这就是典型的诉讼时效问题。但你知道吗?小明在3年内发过催款微信,时效会重新计算!这就是法律上的时效中断。

担保人起诉债务人

担保人起诉债务人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八条规定,当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时,担保人需要代替债务人履行债务。担保人履行债务后,依法享有向债务人追偿的权利。担保人并非冤大头,在替人还债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实践中常见的起诉依据包括:借条、担保合同、转账凭证等能证明担保关系及代偿事实的证据材料。

担保人起诉债务人全流程指南

老张去年给朋友老王做担保借了50万,结果老王跑路了,银行天天催债。老张被迫还钱后,气得直跺脚:这钱必须追回来!下面咱们就说说担保人要怎么打这场官司。

没有能力退赃,家庭困难如何解决?

没有能力退赃,家庭困难如何解决?

当面临退赃义务却无力承担时,很多人会陷入"赔不起就要坐牢"的认知误区。《刑法》第六十四条,退赃退赔属于刑事责任的延伸义务,但法律实践中存在人性化处理空间。对于确无履行能力的当事人,可通过提交困难证明、申请分期执行等方式争取宽限。司法机关在判决时会重点考量退赔意愿、财产状况、家庭负担三要素,曾有案例显示:在主动配合调查并提供完整家庭收入证明的情况下,法院将原本需全额退赔的20万元调整为每月2000元分期支付。

破解困境的三大突围路径

怎样要债不犯法又狠

怎样要债不犯法又狠

欠钱的是大爷这句话让无数债主咬牙切齿,但暴力催收、泼油漆、堵锁眼等行为分分钟让你从受害者变加害者。作为从业10年的债务律师,我明确告诉大家:真正的狠招藏在法律条文里!《民法典》第1187条明确规定债权人有权要求履行债务,关键是用对方法——既能合法施压,又能让老赖主动还钱。

一、合法要债的三大杀手锏

1. 律师函精准打击软肋
别小看一纸律师函!我曾帮客户发过一封附带了拟申请冻结微信支付宝说明的函件,3天内对方就主动联系还款。重点要写明

个人侵占罪自诉标准是什么?

个人侵占罪自诉标准是什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0条,个人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且拒不退还的行为。构成自诉案件需满足四大标准:合法占有转为非法所有(如代管物品)、涉案金额达到5000元以上(部分地区标准)、明确拒绝归还(如销毁证据或失联)、有充分证据链(如转账记录或证人)。只有符合这些条件,受害人才可向法院直接提起刑事自诉。

超过执行时效补救的办法

超过执行时效补救的办法

最近接到不少咨询:判决书都成废纸了,法院说超过执行时效怎么办?作为从业10年的执行律师,我要告诉大家:超过执行时效≠彻底凉凉!《民事诉讼法》第246条,申请执行的期间为二年,但法律规定了三种特殊情形可以申请恢复执行。今天就手把手教大家如何让过期的判决书重获新生。

一、执行时效补救的三大绝招

上周刚帮客户老张成功恢复执行,他的案子超期8个月,通过这招搞定:先找被执行人签了个《延期履行协议》,拿着新协议去法院申请执行。这招的妙处在于——时效中断!就像游戏里的复活甲,重新计算2年执行期。

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间怎么处理?

假释犯在假释考验期间怎么处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84条、86条规定,假释犯在考验期内需接受社区矫正机构监管,处理方式包含:定期报告活动情况、遵守会客规定、未经批准不得离开居住地、接受教育改造等。若违反监督管理规定且情节严重,或被发现漏罪、犯新罪,将面临撤销假释并收监执行的后果。

假释考验期:自由背后的"隐形镣铐"

张三刚走出监狱大门时深吸了一口气,但他很快发现,看似重获的自由实则戴着"电子镣铐"。司法所工作人员当天就上门安装了定位手环,要求他每天在矫正APP上打卡三次。这种科技监管手段正成为全国90%以上地区的标配,定位误差不超过5米,连去菜市场超时停留都会触发预警系统。

关于再审案件维持原判,它的生效时间是怎样的?

关于再审案件维持原判,它的生效时间是怎样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207条规定,再审案件维持原判的,原判决的生效时间仍以原审判决的生效时间为准。再审程序并不改变原判决的效力起始点。原判决在6月1日生效,即使经再审维持原判,该判决仍视为自6月1日起生效。这种规定体现了法律对既判力的尊重,防止当事人通过再审程序恶意拖延执行。

再审维持原判:法律效力的"时间胶囊"之谜

很多当事人接到再审维持原判的裁定书时,都会产生一个巨大困惑:"这判决到底从哪天开始算数?" 就像拆开一个尘封的时间胶囊,法律在这里展现了它独特的时空逻辑——再审程序不会让判决书上的日期"倒流",但会确认过去的法律状态始终有效。

债权人的代位权名词解释

债权人的代位权名词解释

在法律专业领域,债权人的代位权是指当债务人怠于行使其对第三方的到期债权,导致债权人自身债权无法实现时,债权人有权直接以自己的名义向第三方主张债务人债权的权利。这一制度源自《民法典》第535条,核心目的是防止债务人故意躺平损害债权人利益,通过法律手段突破合同相对性原则,保障债权实现的公平性。

为什么说代位权是穿透式维权?

想象一下:老王借给老张10万元,约定半年还钱。结果老张拿到钱后,转头借给了亲戚小李,而小李到期也不还钱。老张明明可以找小李要钱,却天天在家喝茶看剧,就是不行动。这时候,老王急得跳脚:我的钱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