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充法院寄信诈骗罪怎么判
《刑法》第266条,冒充法院工作人员寄送虚假法律文书实施诈骗的行为,构成诈骗罪和招摇撞骗罪的竞合。司法实践中以诈骗罪定罪,若涉案金额达到"数额较大"标准(3000元以上),基准刑期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金额超过5万元面临3-10年有期徒刑;超过50万元则判处10年以上至无期徒刑。冒充司法人员属于从重处罚情节,法院会在基准刑期上加重20%-30%量刑。
冒充法院诈骗的黑色产业链揭秘
在浙江某地破获的"6·12特大电信诈骗案"中,犯罪团伙通过非法购买公民个人信息,精准锁定有网贷记录的中老年人。他们伪造带有国徽图案的"法院传票",要求受害人向指定账户缴纳"诉讼保证金",单笔最高诈骗金额达82万元。这类犯罪呈现三大特征:一是利用群众对司法机关的信任心理;二是文书伪造技术日益逼真;三是资金流转通过虚拟货币洗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