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度奕律师

徐度奕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重庆市
擅长领域: 经济犯罪精准辩护,涉黑恶与暴力犯罪应对,新型网络犯罪
个人简介: 徐度奕律师是刑事辩护领域资深专家,执业14年,熟悉司法全流程办案逻辑。累计代理刑事案件400余起,其中28件获无罪判决/不起诉,112件实现缓刑或量刑减档,为当事人避免/挽回经济损失超15亿元。专注经济犯罪(非法集资、职务侵占)、涉黑涉恶案件及新型网络犯罪辩护,首创“证据合法性审查黄金48小时法则”,在多起重大案件中成功排除非法证据,推翻关键指控。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刑事拘留重大赌博案怎么判的?

刑事拘留重大赌博案怎么判的?

《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以营利为目的聚众赌博或以赌博为业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若涉及开设赌场、组织跨境赌博、涉案金额特别巨大等情形,刑期可达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高额罚金。判决需综合考量涉案金额、组织规模、社会危害性等情节,涉案流水超过50万元被认定为"情节严重",超过500万元则被认定为"情节特别严重"。

重大赌博案的司法认定标准

在司法重大赌博案的认定呈现三个典型特征:一是具备完整的赌博产业链条,包括场地提供、资金结算、招揽赌客等环节;二是采用网络赌博等新型犯罪手段,涉案人员分布多地;三是涉案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或虚拟货币洗白。笔者曾接触过一个典型案例:某赌博平台利用直播软件组织"百家乐",通过境外服务器运营,仅3个月涉案流水达2.3亿元,主犯最终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

连带责任最新规定免除

连带责任最新规定免除

最近《民法典》对连带责任的免除规则有了新调整,简单来说就是在特定条件下,部分责任人可以甩锅了。民法典第178条和518条规定,当多个责任人承担连带责任时,当事人之间有特别约定、债权人明确表示免除、或部分责任人已完全履行债务,就触发责任免除机制。张三李四共同担保100万债务,银行明确表示不要张三还钱,那张三的连带责任就依法解除了。

连带责任不是连坐,这3种情况能免责

现在连火锅店AA制都要讲究责任划分,更别说法律上的连带责任了。最新规定明确3种免责场景:

可以取消取保候审的条件?

可以取消取保候审的条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六十九条规定,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若违反取保候审规定,或在取保期间存在新的社会危险性行为,司法机关有权撤销取保候审并变更强制措施。以下情形触发取消取保候审:违反禁止性规定(如串供、干扰证人)、未按时报到、实施新犯罪、证据不足转为逮捕等。这些条件的核心逻辑在于——当取保候审失去保障诉讼顺利进行的作用时,司法机关必须采取更严厉的强制手段。

为什么取消取保候审比申请更难?

很多人以为取保候审是“一劳永逸”的保护伞,实际上它更像一个动态平衡的天平。笔者曾处理过一起醉驾案件,当事人王某取保期间偷偷跨省探亲,结果被交警临检发现行踪异常。法院最终认定其“逃避监管”,不仅取消取保,还加重了量刑。这说明司法机关对取保候审的监管力度远超普通人想象,手机定位、定期面谈、社交监控等手段,都在构建一张无形的监督网。

已过追诉时效期限检察院应起诉吗

已过追诉时效期限检察院应起诉吗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八十七条规定,追诉时效期限届满后,除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缉的情形外,检察机关不得再提起公诉。当犯罪行为超过法定追诉时效时,检察院原则上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但要的是,犯罪嫌疑人存在逃避侦查或审判的情形,追诉时效被依法延长。

追诉时效背后的法律逻辑与人性温度

法律设置追诉时效制度绝非纵容犯罪,而是蕴含着深刻的法治智慧。就像刑事案件档案室里泛黄的案卷,当一起案件尘封20年后,证据灭失、证人记忆模糊,强行追诉既难以实现司法公正,也造成新的社会资源浪费。

行使撤销权的时效

行使撤销权的时效

《民法典》第152条规定,撤销权的行使期限一般为1年,自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计算。特殊情况下最长不超过5年,自民事法律行为发生之日起算。这个双重时效规定既保障了当事人及时维权,又维护了法律关系的稳定性。你在1月发现购房合同存在欺诈,最迟要在1月前起诉,但2028年才发现,即便刚发现也不能再主张撤销。

为什么撤销权要设1年+5年双时效?

去年我朋友小王买房遇到开发商虚假宣传,收房时发现承诺的学区根本不存在。他第一时间咨询律师,在9个月内成功撤销合同。这个案例完美诠释了1年时效的意义——既给受害人充分准备时间,又防止权利睡大觉。而5年最长保护期就像最终警戒线,哪怕你第4年零11个月发现被骗,也还有1个月可以行动。

到期债权执行司法解释

到期债权执行司法解释

当法院判决债务人偿还债务却遭遇执行难时,到期债权执行司法解释就是破解僵局的关键钥匙。《民事诉讼法》第242条、第243条及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司法解释,该制度允许债权人直接申请执行债务人对外享有的到期债权。张三欠李四100万,而王五又欠张三80万,李四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执行王五应向张三支付的这80万。这种穿透式执行机制打破了传统债权关系的壁垒,成为破解三角债难题的重要法律武器。

你的钱到底能不能追回来?看这些操作就懂了

去年有个典型案例:某建筑公司被判决支付供应商货款300万却拒不履行,执行法官发现开发商正好有笔500万的工程款即将支付给建筑公司,立即向开发商发出履行到期债务通知。最终供应商直接从开发商的应付工程款中拿到了执行款。整个过程就像隔山打牛,债权人不用苦等债务人主动还钱,而是直捣黄龙追讨第三方欠款。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立案标准?

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立案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条之一的规定,“利用极端主义破坏法律实施罪”是指通过宣扬、传播极端主义思想,组织、策划、实施破坏国家法律、行政法规实施的行为。该罪的立案标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核心要素:

1. 主观故意:行为人必须明知其行为涉及极端主义,并有意通过此类行为破坏法律实施。

2. 客观行为:包括但不限于组织极端主义活动、传播极端主义资料、煽动他人拒绝履行法定义务(如拒绝教育、医疗、纳税等)。

用交通工具故意撞击,是故意范罪吗?

用交通工具故意撞击,是故意范罪吗?

《刑法》第十四条,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用交通工具故意撞击他人或车辆的行为,完全符合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无论是撞击特定目标还是随机冲撞,只要存在主观故意,都构成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罪或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等罪名。

当方向盘变成凶器:隐藏在交通行为中的刑事犯罪

近年来频发的"路怒症撞车案""报复社会撞人案",让公众开始意识到:汽车不仅是代步工具,更成为致命凶器。长沙宝马冲撞案中,司机因生意纠纷驾车连续撞击他人车辆,最终被认定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处有期徒刑十三年。这个案例揭示了一个重要法律原则:当驾驶人故意利用车辆实施侵害时,交通事故的性质就转变为刑事犯罪。

电信诈骗满多少够刑事案件?

电信诈骗满多少够刑事案件?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电信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即构成刑事案件。但需要特别的是:发送诈骗信息5000条以上、拨打诈骗电话500人次以上,即使未实际骗取财物,也以诈骗罪(未遂)定罪处罚。各省份可结合本地经济状况调整标准,如浙江、上海等地按3000元立案,而青海、甘肃等地区1500元即可追究刑事责任。

藏在电话背后的黑色产业链

去年广东警方破获的"12·15专案"中,诈骗团伙通过伪基站群发"医保卡异常"短信,短短三个月骗取2300万元。这个案件暴露出电信诈骗已形成完整产业链:最上游的"卡农"负责收购身份证办理银行卡,中间的技术组搭建虚拟拨号系统,底层的"话务员"经过专业话术培训,甚至还有专门的洗钱团队通过虚拟货币转移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