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电动车撞到一个突然窜出的孩子

最近有网友咨询:我在小区里骑电动车时,突然有个5岁孩子从路边停着的汽车后面窜出来,虽然马上刹车但还是撞到了,这种情况我要负全责吗?《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六条规定,机动车与非机动车驾驶人、行人之间发生交通事故,机动车方承担无过错责任。但电动车属于非机动车范畴,需要情况判断。

重点在于双方过错程度:电动车未超速(时速≤15km/h)、鸣笛示警且采取了必要措施,而监护人未尽到看护责任,《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七十三条,被撞方存在重大过失的可以减轻赔偿。但若电动车存在违规载人、逆行、超速等情况,则至少要承担主要责任。南京法院就有类似判例,电动车因超速承担60%责任。

真实案例:一块蛋糕引发的10万赔偿

去年发生在杭州某小区的案例特别典型。外卖员小王以25km/h速度(超过非机动车限速)骑行时,6岁男孩明明为捡掉落的玩具车突然冲出,导致锁骨骨折。交警查看监控发现三个关键细节:

1. 电动车仪表盘显示超速
2. 孩子冲出前3秒,家长正在低头玩手机
3. 碰撞位置距人行道有8米距离

最终法院判决家长承担40%责任,外卖员承担60%赔偿共计9.8万元。这个案子给我们的启示是:哪怕对方有过错,只要自己存在违规行为就难逃责任。

骑电动车撞到一个突然窜出的孩子

事故现场的保命操作指南

万一真的撞到孩子,记住这3个动作能救命:
1. 立即开启手机录像,对着现场转一圈拍摄,重点记录车辆位置、刹车痕迹、周边环境
2. 拨打120时打开免提录音,准确描述伤者情况
3. 寻找穿制服的人作证,保安、快递员等目击者证言效力更高

特别要别犯这两个错误:
× 不要移动伤者(除非有二次伤害风险)
× 不要垫付医药费(保险公司事后不认)

老司机教你5招预防鬼探头

在社区做了8年配送的李师傅出保命口诀:
1. 经过遮挡物必减速,把脚悬在刹车上
2. 看到路边有小孩,立即按喇叭(非禁鸣区)
3. 学会预判危险,发现球类、玩具车要警觉
4. 给电动车装广角后视镜,某宝30块的就能扩大视野30%
5. 阴雨天下班高峰期,车速降到10km/h以下

实测有效的黑科技:
• 小米智能头盔:遇到障碍物自动报警
• 360全景记录仪:淘宝月销2000+的爆款
• 儿童反光贴:贴在书包上夜间会发光

家长必须知道的监护责任

法律明确规定,未满12岁儿童上路必须由监护人陪同。去年上海虹口法院有个判例特别警醒:母亲在便利店买东西时,4岁女儿跑到马路上被电动车撞伤,法院判决母亲承担70%责任。法官特别指出:3分钟内脱离视线即构成监护失职。

建议家长做好3件事:
1. 给孩子的鞋子装上GPS定位器
2. 随身带牵引绳,人多时扣上安全锁
3. 教会孩子背诵安全口诀:停下、后退、找大人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孩子全责就不用赔了吗?

错!《民法典》1188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侵权由监护人赔偿,但你有过错仍要承担相应责任。郑州中院判例显示,即便孩子全责,电动车方因未戴头盔仍需承担20%责任。

问题2:私了写免责协议有用吗?

风险极大!7岁儿童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监护人无权处分其健康权。真实案例:家长签协议收2万后反悔起诉,法院判决协议无效,伤者获赔12万。

问题3:需要立即报保险吗?

三步走:
1. 48小时内必须报保险
2. 交强险最高赔1.8万医疗费
3. 第三者责任险建议买100万额度(年保费约200元)
:医保外用药险必须单独购买!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