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诉需要哪些材料?原告必看的立案准备清单

起诉需要哪些材料?原告必看的立案准备清单

起诉需要准备身份材料、起诉状、证据材料、管辖材料和其他辅助文件,具体清单往下看!

很多人在遇到纠纷时,第一反应就是"我要告TA",但走到法院门口才发现自己连材料都没带齐。今天咱们就用人话聊聊打官司前必须准备好的五大类材料,让你少跑冤枉路。

一、身份材料:证明"我是我"的基础文件

原告身份证复印件是必须的,就像进高铁站要刷脸一样。如果是公司起诉,得带着营业执照+法人身份证+公章三件套。最容易被忽略的是被告身份信息——至少要有身份证号或工商注册号。遇到过当事人拿着微信昵称就来立案的,法官只能苦笑。

二、起诉状:你的"战斗宣言书"

别被专业名词吓到,起诉状其实就是说清楚三件事:1.你要告谁 2.你为啥告TA 3.你想让法院怎么判。重点来了:按被告人数+1准备副本。比如告2个人就要交3份(法院留1份)。建议自己先写个草稿,再找律师润色,能省不少钱。

三、证据材料:决定胜负的"弹药库"

这里要划重点:证据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准越好!借了钱没写借条?微信转账记录+催款录音也能组合作战。记得给证据编目录,像菜单一样列清楚:1号证据是借条,证明借款事实;2号证据是银行流水,证明实际出借...法官每天看几十个案,有条理的证据清单能让你的案子跑得更快

四、管辖材料:找准"战场"的关键

简单说就是证明这个法院有权管你的案子。比如网购纠纷,可以在收货地法院起诉;租房纠纷通常在房屋所在地。遇到过在深圳租房却跑去北京起诉的,结果白搭进去机票钱。合同里有约定管辖法院的,记得把合同条款复印件单独拎出来。

五、辅助材料:容易被忽略的"秘密武器"

财产保全申请书能防止被告转移财产,特别是对方有跑路迹象时。证人名单要提前准备,别开庭当天才说"我有个重要证人"。还有电子证据原始载体——光打印聊天记录不够,得带着手机现场展示。

FAQ:你可能会问的问题

Q:没有被告身份证号码可以起诉吗?

A:可以!提供姓名+手机号+住址等信息,委托律师到公安部门查询。但最好在纠纷发生时就收集对方身份信息。

Q:借条丢失了怎么办?

A:别慌!转账记录+催款录音+证人证言组合使用,只要能形成完整证据链,照样能打赢官司。

Q:起诉状必须律师写吗?

A:完全可以自己写!法院官网都有模板,重点写清诉讼请求、事实理由两部分。但涉及金额大或案情复杂的,建议找专业人士把关。

Q:微信聊天记录算证据吗?

A:当然算!但要满足三个条件:1.保存原始记录 2.证明对方身份 3.内容清晰完整。记得提前录屏保存+公证更保险。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