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两家法院强制执行怎么办
当收到两家法院的强制执行通知时,很多人会陷入极度焦虑。《民事诉讼法》第243条规定,被执行人应当如实报告财产情况。面对这种情况,要保持冷静,立即采取以下措施:1.通过裁判文书网核对两份执行依据的真实性;2.联系执行法官确认案件信息;3.梳理所有债务制定还款方案;4.及时向两家法院申报财产。法律明确规定,不同法院的执行案件在财产分配时,按照采取执行措施的先后顺序受偿。
一、被两家法院盯上后的自救指南
上周刚处理完客户王总的案子,他因为担保纠纷被两地法院执行。这个45岁的中年男人拿着两份执行通知书,手抖得连文件都拿不稳。我给他倒了杯茶,慢慢梳理出三条活路:
第一招叫拖刀计,主动联系执行法官说明情况。北京朝阳法院的刘法官说过:主动沟通的当事人,我们都会给协商空间。记得带上身份证、银行流水、收入证明,证明你真的想还钱而不是老赖。
第二招是分金术,把债务按轻重缓急分类。先处理涉及刑事风险的欠款,再处理高利息债务。有个做工程的老板,把200万债务拆成5份,用3年时间慢慢还清。
第三招金蝉脱壳最考验技术,通过执行异议程序争取时间。去年有个案例,当事人提出执行标的异议,成功将执行程序延后了8个月,期间通过融资解决了债务。
二、血泪教训:这些坑千万别踩
见过太多人把好牌打烂。老张就是典型,被两家执行后玩失踪,结果支付宝微信全被冻结,连买菜都要用现金。更惨的是他偷偷把房产过户给儿子,被法院查到后罚款10万。
还有位李女士,被上海和杭州法院执行,她自作聪明先还了杭州的债,结果上海法院发现后,直接划走了她刚存入的货款。这里有个知识点:多个法院执行同一财产时,按照采取强制措施的先后顺序分配。
最扎心的是开餐馆的赵老板,以为注销公司就能脱身。结果法院直接追到个人财产,连他老婆的嫁妆金镯子都被拍卖了。记住:有限责任公司虽能隔离风险,但有担保行为照样跑不掉。
三、救命锦囊:这样操作能翻身
上个月帮客户处理的双执行案件,用了三招破局:申请执行合并,把两个案件集中到一个法院;用唯一住房主张生存权,保住家庭住房;拿出重病母亲的医疗证明,争取到分期还款方案。
关键要掌握三板斧:1.每月保留必要生活费(当地最低工资标准);2.优先偿还影响征信的债务;3.用实物抵债时要找专业评估,避免资产被贱卖。有个客户用市价300万的厂房抵了500万债务,就是吃了不懂评估的亏。
实在走投无路时,可以试试执行和解这招杀手锏。去年有个案例,债务人拿着新签的工程合同找债权人谈判,承诺工程款到账后优先还款,成功让两家法院暂缓执行半年。
四、你肯定想问的5个关键问题
1. 两家法院都要钱,先还哪家?
看财产查封顺序!A法院先冻结了银行账户,这笔钱就优先偿还A法院的案件。但有个例外:涉及工人工资、人身损害赔偿等民生债务可以优先受偿。建议主动联系执行法官协商还款顺序。
2. 工资会被全部扣光吗?
法律规定必须保留生活费!一般是当地最低生活保障的2-3倍。在北京目前每月至少能留3260元。两家法院都要扣工资,可以申请参与分配,按比例扣除。
3. 会被拘留两次吗?
司法拘留最多15天/次,但不同法院可以分别拘留。去年有个老赖被杭州法院拘留后,释放当天又被上海法院带走。不过实践中法院会协调处理,避免重复拘留。
4. 唯一住房真会被拍卖?
符合条件可以拍卖!债务超过100万,或房子明显超出居住需要(300平豪宅),法院可以拍卖后保留5-8年租金给被执行人。但很多法院会优先处理其他财产。
5. 怎样避免上失信名单?
记住三个救命时间点:收到执行通知7天内申报财产,15天内提出异议,30天内达成和解。主动联系债权人签订还款协议,并经过法院确认,是最有效的保信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