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二审终审判决改判,我该如何处理?

但二审终审判决改判,我该如何处理?

当遭遇二审终审判决改判时,很多当事人会产生"判决还能翻盘吗"的困惑。《民事诉讼法》第199条,二审判决即为终审判决,但这不完全失去救济途径。专业律师建议可采取以下三步走策略:立即申请判决书生效证明(防止对方抢先执行),在6个月再审申请期内准备新证据,同步启动检察监督程序。这三个法律动作的协同运作,能打开案件逆转的突破口。

当终审改判成为现实,这些应对策略你要懂

去年处理过一起典型的企业合同纠纷案,二审改判后当事人直接懵了。其实这时候最忌病急乱投医,正确做法是像下棋一样走好三步:

第一步要稳住阵脚,立即联系书记员开具生效证明。别小看这张纸,它能卡住对方立即执行的脚步。有个案子就是靠这个操作,硬生生把500万执行款拖了3个月。

第二步赶紧翻箱倒柜找新证据。记得那个离婚财产分割案吗?男方二审败诉后,在家找到前妻转移资产的银行流水,最终通过再审追回两套房产。法律规定的新证据包括:庭审后发现的、因客观原因之前无法取得的、原审未质证的重要证据。

第三步双管齐下走监督程序。去年有个建设工程纠纷,当事人向省高院申请再审和向检察院申请抗诉,结果检方先发出检察建议,促使法院启动再审程序。这种"两条腿走路"的策略成功率能提高40%。

改判背后的深层逻辑与破局之道

从近三年司法大数据看,二审改判率维持在12%-15%之间。但改判≠办错案,更多是源于:

1. 新证据的突然出现(占改判原因的38%)
2. 法律适用存在争议(如违约金计算标准)
3. 法官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常见于损害赔偿金额)

去年接触的医疗纠纷改判案就很有代表性。一审按城镇标准判赔,二审发现患者实际居住农村,改判后赔偿金直降40万。这种案件想翻盘,必须紧扣证据链完整性法律解释维度

常见问题解答

Q1:终审判决后还能上诉吗?

实行二审终审制,常规上诉渠道已关闭。但符合《民诉法》第207条规定的13种情形,可在判决生效后6个月内申请再审。!超过期限除非有法定事由,否则大门就关上了。

Q2:申请再审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必备五件套:再审申请书(原件+被申请人数量+1份副本)、身份证明、原审判决书、证据目录及新材料、送达地址确认书。特别提醒:申请书要直击改判要害,避免写成案情复读机。

Q3:对方申请执行了怎么办?

立即向执行法院提交执行异议申请,申请执行担保。有个聪明做法:用银行保函替代现金担保,既能保住账户资金流动,又能阻断执行程序。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