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一审已经上诉了过了十日之后判决书会不会生效?

刑事案件一审已经上诉了过了十日之后判决书会不会生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230条规定,刑事案件一审判决的上诉期限为十日,从接到判决书的第二日起计算。被告人或检察院在十日内提出上诉或抗诉,则一审判决暂不生效;若超过十日未提出上诉或抗诉,则一审判决自动生效。这里的“十日”是法定时限,节假日不顺延,且以法院收到上诉状的时间为准。

刑事案件上诉全流程深度解析

许多人对刑事案件上诉存在误解,认为“只要不服判就能一直上诉”。实行两审终审制,上诉程序有着严格的法律规定:

第一阶段:上诉启动期
被告人收到判决书后,需要在十日内向原审法院或直接向二审法院提交上诉状。原审法官会暂停执行判决,并将案卷移送上级法院。特别提醒:口头提出上诉同样有效,但建议补交书面材料。

第二阶段:二审审理期
二审法院收到案卷后,会在2-4个月内审结。审理方式包括书面审和开庭审,对于改判的重大案件必须开庭。这个阶段律师的作用尤为关键,可以申请调取新证据、申请证人出庭等。

第三阶段:判决生效期
若二审维持原判,则判决立即生效;若改判则按新判决执行。但实践中存在特殊情况:被告人当庭表示上诉却未交材料,法院会要求其在三日内补交,否则视为撤回上诉。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超过十日还能不能上诉?

原则上超过十日即丧失上诉权,但存在两种例外情形:
1. 不可抗力因素:如地震、重病住院等,需在障碍消除后五日内申请
2. 法院工作失误:未依法告知上诉权利,可申请恢复期限
依据《刑诉法》第106条,此类申请需在原因消除后五日内提出,并附相关证明。

问题2:判决生效后还能翻案吗?

生效判决可通过审判监督程序(再审程序)救济,但启动条件严苛:
- 新证据足以推翻原判
- 原审存在重大程序违法
- 审判人员受贿徇私
需:申诉期间不停止判决执行,且申诉成功率不足5%。

问题3:共同犯罪中部分人上诉怎么办?

《刑诉法解释》第315条,“上诉全案审查”原则
- 一人上诉,全案移审
- 二审法院需对所有被告人进行审查
- 出现“部分改判”情况
张三、李四共同抢劫案,仅张三上诉,但二审发现李四量刑过重,仍可改判。

问题4:上诉期间被告人需要收押吗?

这取决于原审判决内容:
- 判处实刑的:继续羁押
- 判处缓刑的:可申请变更强制措施
- 判决无罪的:应当立即释放
特别:上诉不加刑原则在此阶段适用,但检察院抗诉或自诉人上诉除外。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