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盖经济犯罪、暴力犯罪、网络犯罪等常见罪名,剖析立案标准、取保候审、量刑辩护等关键环节,为当事人提供专业刑事风险防控与庭审辩护策略。
盗窃累犯拒不认罪会加重刑罚吗?从重处罚的4种法定情形

盗窃累犯拒不认罪会加重刑罚吗?从重处罚的4种法定情形

盗窃累犯拒不认罪会加重刑罚吗?

盗窃累犯拒不认罪不会直接加重刑罚,但可能失去从宽机会!根据《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而是否认罪属于量刑情节。累犯身份本身就会导致刑期加重,而拒不认罪可能导致无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相当于"错失减刑机会"。

必须知道的4种从重处罚法定情形

情形一:身份特殊型累犯
两年内再犯有期徒刑以上盗窃罪,直接触发"法定从重"。比如张三2022年因盗窃判刑1年,出狱后又盗窃,即便金额不大,法院也必须从重量刑。

非法获取人脸信息如何定罪?个人信息犯罪的新形态

非法获取人脸信息如何定罪?个人信息犯罪的新形态

非法获取人脸信息如何定罪?个人信息犯罪的新形态

最近几年,人脸信息被盗用的新闻频繁上热搜。有人在地铁口被偷拍脸部特征,还有人发现自己的脸被P到色情视频里...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背后,都指向同一个问题:非法获取人脸信息到底怎么判刑?根据我国《刑法》253条之一,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判7年,而人脸作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量刑时要从重处罚。

你的脸正在被明码标价

在某暗网交易平台上,

帮信罪与个人信息泄露:转发他人信息也可能获刑?

帮信罪与个人信息泄露:转发他人信息也可能获刑?

帮信罪与个人信息泄露:转发他人信息也可能获刑?

是的!转发他人信息可能构成“帮信罪”或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判7年有期徒刑。 随着网络犯罪高发,司法机关对涉及个人信息流转的违法行为打击力度持续加大。哪怕是简单的转发行为,如果客观上帮助了犯罪行为,且存在主观“明知”,就可能面临刑事责任。

一、帮信罪为何盯上“转发信息”?

根据《刑法》第287条之二,“帮信罪”全称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核心在于“明知他人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仍提供技术支持或帮助”。而转发他人信息的行为,可能成为犯罪链条中的关键环节:

刑事案件证据不足怎么办?存疑不起诉的5个成功关键点

刑事案件证据不足怎么办?存疑不起诉的5个成功关键点

刑事案件证据不足怎么办

遇到刑事案件证据不足的情况,存疑不起诉往往是当事人脱困的关键路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75条规定,当案件证据链存在重大漏洞、无法排除合理怀疑时,检察机关应当作出不起诉决定。但现实中真正能成功运用这一条款的案件不足30%,关键在于能否抓住以下5个成功关键点

存疑不起诉的5个实战突破点

关键点1:构建完整证据链分析报告
要用可视化图表标注每个证据的取证程序瑕疵、时间矛盾点、物证保管记录缺失等硬伤。比如某盗窃案中,监控视频时间戳与报案记录相差3小时,直接瓦解了指控逻辑。

5年内犯两种不同罪是否构成累犯?法院判决的3个关键条件

5年内犯两种不同罪是否构成累犯?法院判决的3个关键条件

5年内犯两种不同罪是否构成累犯

张三最近特别焦虑——他5年前因盗窃罪坐牢2年,今年又因打架被控故意伤害罪。听说“5年内再犯就是累犯”,他整夜睡不着觉。这种情形到底算不算累犯?今天我们用真实案例告诉你,法院判累犯必须同时满足三个铁律!

一、累犯认定的生死时速:5年红线

2021年杭州中院审理的王某案堪称经典。王某2016年因诈骗罪获刑3年,2019年出狱后,2020年又犯非法经营罪。表面看间隔仅4年,但法院最终认定不构成累犯。原来王某前罪刑期到2019年3月,新罪发生在2020年4月——刚好超过5年零1个月。这个案例说明,

共同犯罪责任划分:两人盗窃金额是分开算还是连带担责?

共同犯罪责任划分:两人盗窃金额是分开算还是连带担责?

共同犯罪责任划分:两人盗窃金额是分开算还是连带担责?

遇到两人共同盗窃的案件,很多人第一反应会问:“这两个小偷的盗窃金额是各自算还是合起来一起担责?”根据我国《刑法》第二十五条和《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答案很明确:共同犯罪中的参与者原则上承担连带责任,但会根据实际作用区分主从犯责任。也就是说,两人偷的金额既要合起来算总量,又要看各自在案件中扮演的角色来定刑。

一、为什么“连带责任”不是简单平分?

AI换脸诈骗的法律责任:技术提供者是否构成共犯?

AI换脸诈骗的法律责任:技术提供者是否构成共犯?

AI换脸诈骗的法律责任:技术提供者是否构成共犯?

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若技术提供者明知他人利用其工具实施诈骗仍提供技术支持,可被认定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诈骗罪共犯。尤其在AI换脸技术被用于伪造身份、骗取钱财时,技术方的"装睡式免责"将不再成立。

一、AI换脸技术为何成诈骗新工具?

只需5分钟视频素材,AI就能生成以假乱真的动态人脸。去年曝光的江苏跨国诈骗案

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所得”界定:工资是否会被追缴?

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所得”界定:工资是否会被追缴?

非法经营罪中的“非法所得”界定:工资会被追缴吗?

普通员工的正常工资一般不会被认定为非法所得并追缴,但若工资明显与非法经营活动直接挂钩,且员工存在主观故意参与,则可能面临追缴风险。具体界定需结合案件事实、员工参与程度及资金性质综合判断。

一、非法经营罪的“非法所得”如何认定?

根据《刑法》第225条及司法解释,非法所得需同时满足三个核心特征
1. 直接来源于非法经营活动
2. 具有违法性基础(违反国家特许经营规定)

直播打赏洗钱如何定性?新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解析

直播打赏洗钱如何定性?新型经济犯罪侦查难点解析

直播打赏洗钱如何定性

直播打赏洗钱案件频发,这种利用新型互联网经济模式掩盖非法资金流向的行为,已成为打击经济犯罪的重点领域。根据《刑法》第191条洗钱罪规定,通过虚构交易、虚增流量、虚假打赏等方式转移犯罪所得的行为,只要满足"明知是特定上游犯罪所得"和"实施资金转移行为"两个要件,即可构成洗钱罪。

一、直播洗钱的操作套路大起底

实际案例中,犯罪团伙往往通过"三方闭环"模式运作:先用赌博/诈骗平台非法集资,再通过操控主播账号接受巨额打赏,最后从直播平台分成提现。2022年某直播平台案件中,犯罪集团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