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认定书我全责但没写逃逸
交警出具的责任认定书上写着你方全责,但完全没提逃逸两个字,这事儿在法律上其实挺常见。《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责任认定书的核心是划分事故责任,而逃逸属于违法行为认定,需要单独证据支撑。全责是事故责任划分,逃逸是行为性质定性——前者看事故原因,后者看事后行为。
举个真实案例:杭州李某驾车追尾后,担心酒驾被查直接离开现场。第二天交警出具全责认定书时未标注逃逸,就是因为现场没有监控直接证明其主观故意。直到受害者提供行车记录仪视频,才在补充侦查阶段追加逃逸认定。这说明逃逸认定需要完整的证据链,不是责任认定书必须包含的内容。
责任认定书和逃逸认定的那些弯弯绕绕
刚拿到全责认定书时,很多人会懵:我明明离开了现场,怎么没写逃逸?这里有个关键点要搞懂——交警处理事故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现场痕迹、证人证言等快速定责;第二阶段发现逃逸嫌疑,会启动专项调查。就像做菜先炒主料再加调味料,逃逸认定需要额外加料。
去年有个司机王师傅在郊区撞倒隔离带,想着半夜没人看见就直接开走了。第二天去交警队处理时,责任认定书写着全责但没提逃逸。结果三天后交警调取到加油站监控,显示他事故后车辆有明显破损却未报警,这才被追加逃逸处罚。所以别以为认定书没写就万事大吉,秋后算账的情况真不少。
关于全责认定书的三大生存指南
第一招:盯着监控时间线。修订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程序规定》明确要求,交警应在勘查现场后3日内出具认定书。对方提出你有逃逸嫌疑,记得要求查看监控调取记录。第二招:保险公司的猫腻要看清。有些保险员会拿全责认定书没写逃逸当借口拒赔,这时候直接搬出《保险法》第二十二条,要求对方提供拒赔书面说明。第三招:微信记录能救命。像深圳张女士的案例,她事故后离开现场但马上微信联系了车主,聊天记录成了证明非故意逃逸的关键证据。
常见问题解答
1. 责任认定书没写逃逸,对方还能追究吗?
当然可以!就像买菜称重后还能复秤一样,受害者可以在收到认定书3日内申请复核。去年郑州就有个案例,复核时提交了便利店老板的证言,成功追加逃逸认定。记住复核期只有3天,超时就得走法院诉讼了。
2. 全责认定书会影响保险理赔吗?
交强险还能赔,但商业险要遭殃。车险新规,全责情况下商业险正常赔付,但有逃逸行为,保险公司有权追偿。有个取巧的办法:先用认定书没写逃逸申请理赔,拿到钱再处理逃逸纠纷,不过这可是在走钢丝。
3. 怎么证明自己不是逃逸?
三大证据法宝:通话记录、监控视频、证人证言。北京的李先生去年事故后手机没电,跑到500米外便利店打电话报警,便利店监控和通话记录时间完全对应,成功洗脱逃逸嫌疑。记住保留手机电量截图这种细节都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