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佩戴头盔影响事故赔偿吗

未佩戴头盔确实影响事故赔偿金额!《道路交通安全法》第51条和《民法典》第1173条,受害人因未佩戴头盔导致损害扩大,法院会认定其存在过错,从而减轻侵权人的赔偿责任。举个极端例子:假如事故责任方本应赔偿10万元,但因为你没戴头盔导致头部重伤,法院判定你需自担30%责任,最终只能拿到7万元赔偿。这可不是吓唬人,最新交通事故赔偿案例中,就有多起因未戴头盔被判过失相抵的判决。

一、不戴头盔=给钱包开洞?真实案例告诉你有多亏

去年杭州有个案子特别典型:外卖小哥逆行撞上轿车,本来轿车司机负主要责任。但因为小哥没戴头盔,原本评十级伤残的伤情,因为头部二次撞击变成九级伤残。法院认定小哥自己承担40%责任,少拿了近8万赔偿金。这钱都够买2000个头盔了吧?

交警朋友偷偷告诉我,现在处理事故时都会特别标注未佩戴头盔这一项。有个保险理赔员透露,他们公司内部规定,涉及电动车事故必查头盔佩戴情况,要是没戴直接扣减15%起赔金额。所以别以为买了全险就万事大吉,关键时刻少个头盔照样让你肉疼。

二、法院判决时到底怎么算这笔账?

法官判案主要看三个关键点:

1. 头盔能不能防住这次伤害?要是被大货车碾压,戴不戴头盔差别不大,这种情况不减责

未佩戴头盔影响事故赔偿吗

2. 伤者违反的是不是强制性规定?现在全国电动车头盔都入法了,这可比以前建议佩戴严重多了

3. 损伤部位是不是头盔保护范围?要是伤的是腿,不影响赔偿,但头部受伤绝对逃不掉

有个冷知识:就算事故责任完全在对方,要是你头部受伤+没戴头盔,赔偿金照样打折。就像去年上海那个案子,老太太被汽车撞飞,因为没戴头盔,医药费里治疗脑损伤的部分被判自担20%。

三、遇到事故别慌!记住这3招补救措施

1. 第一时间固定证据:马上拍下事故现场照片,重点拍自己头盔放置位置(车筐里有头盔也算有利证据)

2. 主动说明特殊情况:刚摘下头盔不到1分钟、头盔被盗等,这些都成为减责理由

3. 用好保险条款:有些意外险包含安全防护设备条款,提前了解能否覆盖部分损失

有个律师支过妙招:确实没戴头盔,可以强调当时正在推行车辆而非骑行。虽然有点钻空子嫌疑,但确实有成功案例。不过最好还是老老实实戴头盔啦!

四、灵魂拷问:这些情况到底赔不赔?

问题1:戴了头盔但没系扣带,算不算未佩戴?
答:算!新规明确要求正确佩戴,南京就有个案例因为扣带没系,被判自担10%责任。

问题2:共享单车配的头盔丢了,骑车人要担责吗?
答:看平台有没有尽到管理责任。最近北京判了个案子,平台因未及时维修头盔卡扣被判承担30%责任,骑车人自己担10%。

问题3:儿童坐电动车未戴头盔,影响家长索赔吗?
答:影响!监护人未履行保护义务,去年深圳有个案例家长少获赔5万元。现在儿童头盔已经有国家标准了,千万别凑合用成人头盔。

说到底,头盔不仅是保命神器,更是保钱神器。下次出门前摸摸脑袋,戴的不是头盔,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