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车祸车主和驾驶人的责任

《民法典》第1209条和《道路交通安全法》,车祸责任认定有个黄金法则:谁开车谁负责,但车主有过错要连坐!举个栗子,你把车借给喝酒的哥们,结果他撞了劳斯莱斯,这时候你和驾驶人都得赔钱。不过是正常借车给有驾照的朋友,驾驶人全责的情况下,车主就能全身而退。划重点:车主只有在有过错(明知对方没驾照、车辆带病上路)时才要担责!

出车祸车主和驾驶人的责任

车主躺枪的四种情况

第一种是借车借出大麻烦,我有个当事人把车借给刚拿驾照的表弟,结果小年轻飙车撞了护栏。交警一查发现这车刹车片早该换了,法院判车主承担30%责任。第二种更常见的是买卖不过户,老王把车卖给二手车商没办手续,结果车商转手卖给小李,小李酒驾撞人,老王跟着被告上法庭。

最冤的是第三种被偷车撞人,张老板的奔驰在洗车店被员工偷开出去泡妞,撞伤路人。虽然车主不知情,但因为洗车店没尽到保管责任,洗车店和偷车员工连带赔偿。第四种要的是共享汽车陷阱,现在很多租车APP条款里藏着坑,去年有个大学生租车出事故,发现APP买的保险根本不够赔,自己还要倒贴8万块。

驾驶人必须背锅的骚操作

见过最离谱的是跑网约车的李师傅,为了抢单一边开车一边刷手机,追尾前车后还伪造现场。交警调取行车记录仪发现他事发前18分钟看了23次手机,直接定全责。还有新手司机常见的油门当刹车,去年上海有个女司机停车场连撞5车,这种操作再紧张也要负全责。

更坑的是顶包案,张总酒驾让秘书顶包,结果秘书在派出所说漏嘴,两人双双被拘。提醒大家,现在到处都是摄像头,去年广州有起案子就是靠路灯上的治安摄像头破了顶包案。

20年交警老司机教你自保

第一招:借车前拍个免责四连拍——驾驶证、行驶证、保险单、车况视频,最好让借车人拿着身份证合个影。第二招:买卖车辆必须签书面协议,特别注明自交付之日起所有责任由买方承担,最好去车管所做保全公证。

第三招:车上常备应急包,除了三角牌、灭火器,现在建议放个便携式摄像头,遇到事故马上360度无死角拍摄。第四招:保险买齐三件套,特别是200万以上的第三者责任险,今年开始新能源车还要加购外部电网损失险。

灵魂拷问:这些情况到底谁赔钱?

问题1:朋友借车撞了人,我要不要卖房赔钱?

关键看三点:你有没有审核驾照(实习期不能上高速)、车况是否正常、借车时对方是否清醒。去年杭州中院有个判例,车主因没发现朋友驾照被吊销,被判承担40%赔偿责任。

问题2:网约车司机出事,平台会不会甩锅?

最新司法解释,平台必须担责!但有个陷阱:很多司机注册时签的是合作协议而非劳动合同,这时候要重点看收益分配比例。上海有个案例,司机每天上交30%流水,法院就认定存在雇佣关系,判平台赔偿。

问题3:车子被家人偷偷开走出事怎么办?

这种情况最容易扯皮!建议做两件事:第一在车上装GPS定位,第二家庭内部签个用车协议。北京朝阳法院去年判的案子中,父亲因多次默许未成年儿子开车,被判承担主要责任。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