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哪些人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十七条和第十八条规定,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主要包括两类群体:第一类是年满18周岁的成年人;第二类是16周岁以上且以自己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未成年人。这里特别要的是,即便未满18周岁,只要能证明其劳动收入能完全支撑个人生活,在法律上就可以视为"准成年人"。法律还要求当事人必须具备完全辨认自己行为后果的精神能力,像精神障碍患者在发病期间就被限制行为能力。

一、年龄不是唯一标准

很多人以为只要满18岁就自动获得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其实这中间藏着不少门道。刚过完18岁生日的大学生,虽然法律上成年了,但还在靠父母给生活费,这时候自己去贷款买手机,合同完全有效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法律只看年龄不看经济来源。

更神奇的是那个"16岁条款",这在现实中经常引发有趣案例。去年有个17岁的网红主播,月入5万给自己买了辆保时捷,车行起初拒绝交易,结果法院判决合同有效。这个案例就完美诠释了"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认定标准——不需要父母给零花钱,自己赚的钱够养活自己就行。

二、那些特殊的"准成年人"

在司法16-18岁群体的认定需要"双重证明"。要证明有稳定收入,像直播打赏这种波动性收入就不被认可。要证明这些收入确实用于维持生活,有租房合同、日常消费记录等。有个真实案例是17岁的电竞选手,虽然比赛奖金高达百万,但因为住在俱乐部包吃包住,法院认定他不符合"主要生活来源"标准。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包括哪些人

对于留学生群体更要!18岁在国外签的租房合同,回国后面临效力认定问题。建议留学生家长最好提前办理公证委托,避免孩子独自签约引发纠纷。

三、你不知道的法律冷知识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最厉害的权利其实是"自担风险"。24岁的驴友自愿参加无人区探险,即使发生意外,组织者责任也会大大减轻。再股票投资亏损、自愿参加极限运动等,法律都会默认"你知道自己在做什么"。

但权利的另一面是责任。最近有个案例,22岁大学生在直播中辱骂他人,被判决赔偿精神损失费5万元。法官特别强调:"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预见到网络言论的传播后果。"

四、这些情况会"倒退回"限制行为能力

千万别以为成年了就一劳永逸!突发精神疾病导致行为能力降级。去年有个上市公司高管,在抑郁症发作期间签了股权转让协议,后来法院判定协议无效。这种情况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签约时处于发病期,且签约内容与病情直接相关。

老年人更需要特别!阿尔茨海默症患者在确诊后,之前签订的遗嘱被推翻。建议子女要定期带父母做认知能力评估,必要时及时申请行为能力认定。

常见问题解答

1. 大学生勤工俭学算劳动收入吗?

要看收入是否稳定和持续性。是寒暑假临时工,不算;但是长期家教月入过万,就被认定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关键看收入是否构成主要生活来源。

2. 精神病人治愈后能恢复行为能力吗?

完全可以!需要经过司法鉴定和法院特别程序。去年就有抑郁症患者康复后,通过诉讼成功恢复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整个过程大概需要3-6个月。

3. 留学生受哪国法律管辖?

原则上适用行为发生地法律。20岁留学生在英国租房,适用英国成年标准(18岁)。但涉及婚姻、继承等身份关系时,仍适用法律,情况需要专业律师分析。

4. 老年人需要重新认定行为能力吗?

法律没有强制要求,但建议在订立遗嘱、大额财产处分前做认知评估。上海某区公证处就要求80岁以上老人必须出具精神状况证明,这个趋势正在全国蔓延。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