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整草案一般多久公布

重整草案一般多久公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第七十九条规定,债务人或者管理人应当自法院裁定重整之日起六个月内提交重整计划草案。若遇特殊情况,经申请可延长三个月——这是法律对重整草案提交期限的刚性约束。但需特别草案从提交到正式公布还需经过债权人会议表决、法院审查批准等流程,实际公布时间存在较大弹性,案例中从三个月到一年不等。

重整草案背后的时间密码

去年某地产集团重整案中,管理人团队在法定期限一天踩着点提交草案,结果因为债权人反对意见激烈,方案反复修改了八次才最终落地。这个真实案例暴露出,法律规定的6+3个月只是草案诞生的起点时钟,真正要让方案见光,还得闯过三重关卡:

第一关是数据摸底战。我曾参与过一家制造企业的重整,光是理清300多家供应商的债权债务就耗费了两个月,期间还发现了三笔虚构交易。这种摸底就像考古挖掘,稍有不慎就会触发连锁反应。

第二关是利益平衡术。记得某科技公司重整时,战略投资者要求控股51%,而原股东坚持保留30%股权,普通债权人则要求现金清偿不低于40%。这种多方博弈需要设计阶梯式偿债方案,设置业绩对赌条款,让各方在时间维度上达成妥协。

第三关是司法审查关。上海某破产法庭的统计显示,有23%的重整草案在首次提交时被法院要求补充材料,最多的案件补充提交了五次。法官既要看程序合规性,更要实质判断方案可行性,这个环节的时间成本最不可控。

影响草案出炉的五大现实因素

1. 企业复杂程度:对比某网红餐厅3个月完成重整和某上市公司历时11个月才公布草案,资产规模每增加一个量级,时间成本呈几何级增长

2. 地方政府态度:新能源车企重整时,当地国资委的介入效率直接影响方案推进速度,曾有案例因政策衔接问题耽搁四个月

3. 主要债权人结构:当银行债权人占比超60%时,决策效率明显高于散户债权人为主的案件

4. 战略投资人进场时机:某地产项目因在草案公示期间突然杀出白武士,整个方案推倒重来

5. 审计评估难度:海外资产核查、知识产权估值等专业环节常常成为时间黑洞

常见问题解答

法院批准延期后最晚多久必须出草案?

破产法规定,最长不得超过9个月(6个月基础期+3个月延长期)。但实务中存在例外情况:某集团重整案中,因涉及跨国资产处置,经最高人民法院特批又延长了2个月。这种情况属于极端个例,不会突破12个月大关。

逾期未提交草案会怎样?

法律后果很严重!法院将直接裁定终止重整程序并宣告破产。就有三家企业在第10个月仍未交卷,最终进入清算。但实务中管理人会提前1个月申请延期,避免走到这步。

中小企业重整是否更快?

不一定。虽然资产规模小,但中小企业的财务规范性更差。我们处理过注册资本500万的企业重整,光理清老板个人账户与公司账目的混同就花了两个月,整体进度反而比规范的大企业更慢。

如何查询草案公布进度?

三大官方渠道:全国企业破产重整案件信息网、属地法院公告栏、债权人会议通知。建议债权人每月登录一次信息网,输入案件编号即可查看最新进展。要从草案提交到公示有7-15天的司法审查期。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