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权诉讼时效是两年还是三年
《民法典》第188条规定,债权诉讼时效从原来的2年调整为3年!这个重大变化自1月1日《民法典》施行后正式生效。现在债权人向法院主张权利的有效期延长至3年,但要这个3年是从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及义务人之日起算,且最长不超过20年。
为什么诉讼时效会延长?这对我们什么?
原来2年时效常常让债权人措手不及。老王借给朋友10万元,对方承诺半年还,结果拖了2年半才准备起诉,按旧法就过了时效。现在改成3年后,老王可以更从容地收集证据、协商还款,实在不行再走法律程序。特别是对于工程款、民间借贷这类容易拖延的债务,多出来的1年缓冲期简直就是救命稻草!
特殊情况要特别!这些情形不适用3年时效
虽然大部分债权都是3年时效,但有些特殊情形要:
1. 国际货物买卖合效还是4年
2. 人身损害赔偿请求仍为1年
3. 未约定还款日期的借款,时效从债权人主张还款时起算
4. 分期履行的债务,一期履行期满开始计算
去年就有个典型案例:某公司分5期支付货款,前4期都按时支付,一期拖欠,法院认定时效从一期到期日开始计算3年。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诉讼时效从什么时候开始计算?
起算点分三种情况:
1. 约定明确还款日期的,从还款日次日开始算
2. 未约定还款时间的,从债权人首次催告后开始算
3. 分期履行的,从一期到期日开始算
1月1日借款约定1月1日还款,时效到2027年1月1日;若是分期12个月还款,则从一期1月1日开始算到2027年1月1日。
问题2:过了诉讼时效还能起诉吗?
可以起诉!法院不会主动审查时效问题。但若债务人提出时效抗辩,债权人就会败诉。有个取巧办法:通过微信催款并保存记录,只要对方回复会尽快还,就能中断时效重新计算3年。
问题3:疫情期间时效怎么算?
最高院解释,债权人因疫情无法行使请求权,时效从障碍消除后继续计算。武汉某债权人2月时效到期,可顺延到解封后6个月内主张权利。但要保留封控证明等证据。
问题4:如何有效中断诉讼时效?
推荐3个实用方法:
1. 通过EMS寄送催款函,备注文件内容
2. 微信聊天记录确认债务(要包含金额和时间)
3. 让债务人签署还款承诺书
特别:电话催收必须录音并明确债务人身份,否则不被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