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用公司资金罪立案标准5万

《刑法》第272条规定,公司、企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且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进行营利活动、非法活动的,即构成挪用资金罪。数额较大的立案标准全国统一为5万元,只要挪用金额达到5万元,公安机关就必须立案侦查。这个标准不分地区差异,哪怕在欠发达地区,挪用5万元同样构成犯罪。

公司财务挪用公款的那些事儿

最近老张公司的出纳小王摊上大事了!这个月盘账发现账上少了6万块,一查监控才发现小王偷偷把钱转去炒股了。老板气得直拍桌子:这可是要吃牢饭的!今天咱们就来唠唠这个挪用公司资金罪,特别是那个关键的5万块立案标准。

挪用公司资金罪立案标准5万

先说说最常见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借鸡生蛋型,就像小王这样把钱拿去投资理财,这种就算第二天还回来也算犯罪。去年上海就有个会计挪用8万买基金,虽然三天后补上了窟窿,还是被判了半年。第二种是拆东墙补西墙型,有些财务人员为了应付审计,把其他账户的钱挪来挪去,结果雪球越滚越大。第三种最要命的是赌徒型,直接把钱拿去赌博或者放高利贷,这种哪怕只挪用1万块,只要查实用途违法,照样立案追责。

特别提醒做生意的老板们,别以为公司是自己的就能随便拿钱。有个真实案例,某公司法定代表人从公司账户转了12万给儿子交留学定金,结果被股东举报,以挪用资金罪判了1年。记住,公司财产和个人财产必须泾渭分明!

常见问题解答

挪用资金超过5万一定会坐牢吗?

达到5万立案标准只是启动刑事程序的起点,量刑要看三个关键因素:一是挪用时间长短,超过3个月的要加重处罚;二是资金用途,用于非法活动的量刑最重;三是是否归还。挪用6万用于公司应急,1个月内主动归还的,免于起诉;但要是拿去赌博,哪怕3天就还,照样要追究刑事责任。

股东挪用自己公司资金算犯罪吗?

这个问题要分情况:是独资企业,老板个人财产与公司财产混同的,一般不构成犯罪;但是有限责任公司,就算持股90%的大股东,擅自挪用资金也属于违法行为。去年浙江就有个案例,大股东挪用公司资金80万给关联企业周转,虽然公司最终没损失,还是被判了2年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5万和5.1万差别大吗?

这个差别可比考试59分和60分严重多了!5万是罪与非罪的分水岭,5万以下属于治安案件,顶多行政处罚;超过5万就要面临刑事处罚。来说,5-200万属于数额较大,判3年以下;200万以上属于数额巨大,最高可判7年。不过要多次挪用金额会累计计算,半年内挪用三次,每次2万,合计6万照样够立案。

主动归还资金能免罪吗?

及时归还能显著影响判决结果,但能不能免罪要看情况。在立案前全部归还,且没有造成损失,有机会争取不起诉;已经进入侦查阶段,归还资金可以作为从轻处罚的情节。深圳某案例中,销售经理挪用8万后主动投案并退赃,最终判了缓刑。但要是挪用资金进行非法活动,就算归还也难逃刑罚。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