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行贿罪的量刑及处罚标准是多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0条规定,个人行贿罪的量刑标准分为三个档次:

1. 数额较大或情节较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2. 数额巨大或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3. 数额特别巨大或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数额标准需参照司法解释,行贿金额在1万元以上即可立案,100万元以上被认定为“数额巨大”,500万元以上则构成“数额特别巨大”。向司法工作人员行贿、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等情形会加重处罚。

为什么行贿罪的量刑差异这么大?

很多人觉得“行贿不就是送钱吗,怎么判得比受贿还轻?”其实不然!法律对行贿的打击力度逐年加大,尤其是十八大后,国家明确将行贿和受贿“一起查”。量刑差异主要看三点:

第一,金额是硬指标。张三为了孩子上学给校长塞了2万红包,判几个月;李四为拿工程给官员送了500万,起步就是十年。

个人行贿罪的量刑及处罚标准是多少?

第二,行贿对象决定严重性。给普通公务员送钱和给法官、检察官行贿,性质完全不同。后者属于“司法领域行贿”,法律规定必须从重处罚。

第三,有没有造成实际损失。王五行贿让不合格药品通过审批,导致患者死亡,这种案子大概率顶格判无期。

行贿罪的“隐形红线”你知道吗?

除了直接送钱,很多行为都踩雷:
- 帮官员支付装修费、旅游费
- 以“借款”名义长期不还
- 通过中间人转送干股
- 承诺事后给予“好处费”

某地就有案例:开发商答应给领导儿子安排工作,虽然没实际送钱,仍被认定行贿罪成立。法官强调:“只要谋取的利益不正当,无论利益是否实现,均构成犯罪。”

常见问题解答

1. 行贿1万元真的会坐牢吗?

会!两高司法解释,行贿1万元即可立案。具有以下情形,立案标准还可降至5000元:
- 向3人以上行贿
- 将违法所得用于行贿
- 通过行贿获取职务晋升

2. 被索贿还要不要坐牢?

关键看有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官员威胁:“不给钱就不审批”,你被迫送钱但项目本身合法,免于刑罚;但项目违规,即便被勒索仍要担责。

3. 自首能减轻多少处罚?

刑法第390条第二款,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代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处罚。某案件中,行贿人主动上交200万赃款并检举受贿链条,最终获缓刑处理。

4. 行贿和馈赠怎么区分?

记住三个关键点:
- 有没有请托事项
- 金额是否明显超出正常往来
- 双方是否存在利益关联
春节给领导孩子200元红包不算行贿,但合同审批期间送2万元购物卡就是犯罪。

5. 行贿罪会连累家人吗?

不会!刑法实行罪责自负原则。但要:家人共同参与转移赃款,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用家庭共同财产行贿的,配偶有权主张财产分割。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