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法获取人脸信息如何定罪?个人信息犯罪的新形态
非法获取人脸信息如何定罪?个人信息犯罪的新形态
最近几年,人脸信息被盗用的新闻频繁上热搜。有人在地铁口被偷拍脸部特征,还有人发现自己的脸被P到色情视频里...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背后,都指向同一个问题:非法获取人脸信息到底怎么判刑?根据我国《刑法》253条之一,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罪最高可判7年,而人脸作为生物识别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量刑时要从重处罚。
你的脸正在被明码标价
在某暗网交易平台上,5000张人脸数据打包价只要20比特币。这些数据包含高清照片、动态视频甚至3D建模,足够破解市面上90%的人脸识别系统。更可怕的是,黑产团伙已经研发出AI换脸工具包,连普通网民都能用手机制作假视频。去年杭州某科技公司就因非法采集2.6万张人脸,被罚没350万元。
新型犯罪四大套路揭秘
第一类是伪装成防疫扫码,去年上海破获的案件中,犯罪团伙在商场门口架设假健康码设备,3个月窃取10万+人脸数据。第二类通过免费领鸡蛋骗局,诱导老年人刷脸注册APP。第三类利用AI语音合成冒充亲友视频通话诈骗。最隐蔽的是第四类WiFi探针技术,只要手机开启无线功能,就能在10米内抓取用户生物信息。
法律为何追不上技术?
现有法律存在三个漏洞:电子证据难固定(云服务器多在境外)、损失金额难认定(个人信息无法估价)、跨国追捕难执行。去年深圳某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海外社交平台售卖数据,最终因证据链不全只能行政处罚。专家建议尽快出台《生物识别信息保护条例》,建立类似DNA数据库的人脸信息备案系统。
普通人如何守住"脸面"
1. 遇到强制刷脸时,可要求改用其他验证方式
2. 安装摄像头防偷拍贴,某宝9.9元就能买到
3. 定期在公安部公民网络身份识别系统查询异常记录
4. 发现信息泄露立即手机号+身份证+人脸三重挂失
相关问答FAQ
非法获取人脸信息怎么举报?
发现线索可立即拨打12377网络举报热线,或通过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官网提交证据链(包括时间地点、设备照片、数据样本等),举报成功最高可获10万元奖励。
人脸信息被泄露如何索赔?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第69条,可主张实际损失+合理支出+精神损害赔偿。北京已有判例支持5000元/人的精神赔偿,若用于违法犯罪活动(如网贷),可追加主张间接损失。
商家私自存储人脸数据怎么处罚?
除面临50万元以下罚款,根据《网络安全法》第64条,直接责任人可处1-10日拘留。杭州某连锁超市就因未删除旧会员人脸信息,被吊销营业执照。
AI换脸视频传播负什么责任?
依据两高司法解释,制作传播淫秽换脸视频按传播淫秽物品罪论处,用于诈骗的则构成诈骗罪+侵犯个人信息罪数罪并罚。今年广东已有判例,当事人获刑3年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