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度奕律师

徐度奕律师

专选律师 平台认证
所在地区: 重庆市
擅长领域: 经济犯罪精准辩护,涉黑恶与暴力犯罪应对,新型网络犯罪
个人简介: 徐度奕律师是刑事辩护领域资深专家,执业14年,熟悉司法全流程办案逻辑。累计代理刑事案件400余起,其中28件获无罪判决/不起诉,112件实现缓刑或量刑减档,为当事人避免/挽回经济损失超15亿元。专注经济犯罪(非法集资、职务侵占)、涉黑涉恶案件及新型网络犯罪辩护,首创“证据合法性审查黄金48小时法则”,在多起重大案件中成功排除非法证据,推翻关键指控。

服务保障

我们服务的准则是守信

签订委托协议保证服务质量

《委托代理协议》中双方确认的方式、数额收取费用,不再产生其他收费!

收费标准合理

遵守律师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律师诉讼代理服务收费政府指导价标准。

司法部门全面监督和保障

接受省市两级司法局、省市两级律师协会对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进行监督。

发布的文章

挪用公款还了一部分后还要判刑?

挪用公款还了一部分后还要判刑?

《刑法》第384条规定,挪用公款罪属于行为犯,只要实施了挪用行为即构成犯罪。即使后期归还部分款项,也只能作为量刑情节考虑,不会改变犯罪定性。简单来说:还不还款都要坐牢!但还钱越多,减刑幅度越大。法律明确规定"退还赃款可从轻处罚",但绝非"花钱买自由",这个关键点很多人存在误解。

为什么还钱还要坐牢?三大核心原因解析

第一,犯罪构成要件已达成。就像盗窃后归还物品仍算盗窃,挪用公款从资金转出的瞬间就已既遂。第二,公款使用造成实际损害。某案例中会计挪用300万炒股,亏损50万后归还250万,法院仍认定造成50万损失。第三,破坏职务廉洁性。国家工作人员挪用行为本身已违背职务要求,这个"原罪"无法通过退款消除。

生产有毒食品罪既遂的最新判刑标准有什么

生产有毒食品罪既遂的最新判刑标准有什么

《刑法》第144条及相关司法解释,最新判刑标准以"行为犯既遂+结果加重"为核心逻辑。只要完成在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的生产行为即构成既遂,最低面临五年有期徒刑;若造成严重食物中毒或重大经济损失,刑期提升至五年以上;导致死亡或特别严重后果的,最高可判处死刑。这一标准体现了对食品安全"零容忍"的司法态度。

餐桌上潜伏的毒药:生产有毒食品罪全景透视

当我们在外卖平台点开一家月销9999+的网红餐厅时,想不到后厨正在用工业盐替代食用盐;当孩子开心地吃着色彩鲜艳的糖果时,家长不会怀疑添加了罗丹明B染色剂。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每天都在真实发生——全国法院审结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达3816件,相当于每天有超过10个"毒食品"窝点被端掉。

开设赌场罪属什么犯罪类型

开设赌场罪属什么犯罪类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三条规定,**开设赌场罪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中的扰乱公共秩序罪**。该罪名针对的是以营利为目的,组织、招揽他人参与赌博,并为赌博活动提供场所、资金、工具或其他便利条件的行为。与普通赌博罪不同,开设赌场罪的犯罪主体是组织者或经营者,其行为具有持续性、规模性和社会危害性更强的特征,法律对其惩处力度更大。

为什么开设赌场罪会被严惩?

很多人觉得“赌博只是娱乐”,但法律对开设赌场罪的打击力度却远超想象。举个真实的案例:某地警方捣毁了一个线上赌博平台,涉案金额超10亿元,主犯最终被判有期徒刑7年。为什么这么严重?

诈骗受害后不报警,对个人有何影响?

诈骗受害后不报警,对个人有何影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70条和《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公民遭遇诈骗时既是受害者也是案件重要证人。法律明确赋予受害人报案权利,而未及时报警导致三个直接后果:一是丧失最佳取证时机,警方无法第一时间冻结涉案账户;二是纵容犯罪分子继续危害社会;三是个人后续主张民事赔偿时缺乏关键证据链。更部分新型诈骗案件中(如网络刷单、投资诈骗),受害者若超过6个月未报案,因超过治安案件追诉时效而影响维权。

沉默的代价:不报警背后的四大连锁反应

28岁的张女士遭遇"杀猪盘"被骗35万后,因羞于启齿选择隐瞒。半年后偶然发现诈骗团伙已被抓获,却因未报案无法被认定为受害人,错失40%的赃款返还。这个真实案例揭示了一个残酷现实:不报警的受害者要承受比金钱损失更严重的后果。

诈骗罪怎么样判无期徒刑

诈骗罪怎么样判无期徒刑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特别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司法当涉案金额达到司法解释规定的"特别巨大"标准(多数省份为50万元以上),或存在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跨境作案等加重情节时,法院直接判处无期徒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明确规定,通过网络诈骗、冒充公检法人员等特殊手段实施的诈骗,量刑标准可降低50%计算。

诈骗罪背后的"无期徒刑密码"

张三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组织的那个"保健品投资"项目会让他把牢底坐穿。这个初中毕业的农村小伙,靠着一套精心设计的话术,3年间让2000多名老人掏空了养老钱。当法官敲下无期徒刑的法槌时,旁听席上此起彼伏的啜泣声,既有受害人家属的,也有被告人家属的。

帮信罪有自首情节会怎么判?

帮信罪有自首情节会怎么判?

《刑法》第287条之二规定,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若存在自首情节,《刑法》第67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司法帮信罪自首的被告人可获20%-40%的从宽幅度,典型案例显示刑期从基准刑2年降至1年3个月左右。

自首如何影响帮信罪量刑?

去年浙江某法院审理的张某帮信案中,张某因出售银行卡涉案流水达300万元被起诉。因其在案发后主动到公安机关说明情况,并交出全部违法所得,最终获刑8个月(同类案件基准刑为1年6个月)。这个案例印证了自首对帮信罪量刑的关键影响:不仅体现在刑期缩短,更改变强制措施。有数据显示,具有自首情节的帮信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率比未自首者高出37%。

取保候审期间因帮信不知情被要求去检察院做笔录,有风险吗?

取保候审期间因帮信不知情被要求去检察院做笔录,有风险吗?

被取保候审的当事人因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简称“帮信罪”)被检察院传唤做笔录,确实存在一定风险。《刑事诉讼法》规定,取保候审期间案件已进入审查起诉阶段,检察院需要核实案情、补充证据。即使当事人主张“不知情”,仍需通过笔录还原案件细节。风险点主要在于:笔录内容影响后续定罪量刑、现有证据链是否充分、是否存在被变更强制措施(如逮捕)的性。但风险程度与案件事实、证据情况密切相关,建议全程由律师陪同应对。

取保候审期间必须知道的4个法律底线

许多当事人误以为“取保=没事”,实际上取保候审只是强制措施的变更,案件仍在推进。尤其涉及帮信罪这类主观故意要件严格的罪名,检察院做笔录时会重点核实:①你是否明知他人利用网络实施犯罪?②是否从中获利?③技术或资源支持的客观行为细节。即便你主张“不知情”,也要提供合理解释(如交易流水异常但未察觉、被他人误导等)。律师介入可通过证据梳理、法律分析帮你构建有利的“主观认知”抗辩逻辑。

非法集资的当事人死了,我还能把钱要回来吗?

非法集资的当事人死了,我还能把钱要回来吗?

从法律角度看,非法集资当事人死亡后,是否能追回资金取决于两个核心问题:是否存在可执行的遗产司法机关是否已启动追赃程序。《刑法》和《民法典》,当事人死亡不影响对涉案财产的追缴,但若其遗产已被继承,继承人需在遗产范围内承担债务责任。当事人名下已无财产或遗产不足以清偿债务,追回资金的难度将大大增加。

一、当事人死了,钱还能从哪儿要?

很多人以为“人死债消”,但非法集资案件中,

被害人在诈骗案庭审中有出庭的机会吗?

被害人在诈骗案庭审中有出庭的机会吗?

《刑事诉讼法》第44条明确规定,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当事人,依法享有参与庭审的权利。在诈骗犯罪案件中,被害人不仅有权出庭作证,更可以委托诉讼代理人全程参与诉讼程序。特别是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解释》第187条特别强调,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诉讼代理人申请出庭的,法院应当通知其出庭。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诈骗案被害人出庭已不仅是权利,更成为司法实践中的刚性要求。

被害人出庭的三大实战价值

在近年北京某特大集资诈骗案审理中,32名被害人集体出庭,当庭指证犯罪细节,促使法院最终全额支持了1.2亿元退赔请求。这个典型案例揭示被害人出庭的深层价值:被害人陈述能填补证据链空白,特别是网络诈骗中电子证据与言词证据的印证;当庭质证能有效遏制被告人翻供,某省高院数据显示被害人出庭案件的上诉率降低40%;更出庭参与让被害人获得程序正义感,某律所调研显示87%的出庭被害人表示对判决结果更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