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确定刮没刮到别人车要报警吗

遇到疑似剐蹭的情况,很多人心里都会打鼓:到底该不该报警?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0条来看,只要发生交通事故,无论是否造成损失,驾驶员都有义务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及时报警。哪怕你根本不确定是否真的刮到车,只要存在造成损害的疑虑,法律上就建议报警备案。现实中不少车主因为抱着侥幸心理离开,结果被监控拍到后被认定为逃逸,不仅要承担全责,还面临扣12分、罚款甚至拘留的处罚。

为什么老司机都劝你宁可多此一举?

去年我朋友小王在商场停车时就遇到这么个事,倒车时后视镜好像蹭到旁边奔驰的反光镜,但下车检查两辆车都没明显痕迹。他犹豫了十分钟,在保安劝说下还是报了警。结果交警调监控发现两车间隔足有20厘米,根本就没碰上!虽然白折腾一趟,但警察反而夸他处理得当。现实中太多案例证明,你的记忆在紧张状态下根本不可靠——你以为没碰到,后视镜边缘已经留下1厘米的划痕。

更刺激的是有车主在雨天开车门时,金属扣头轻轻划过邻车都没察觉。三天后接到交警电话时,行车记录仪视频早就被覆盖了,赔了人家3800块补漆费。所以现在遇到这种情况,我宁可被朋友笑话小题大做,也要做足三件事:打开手机录像绕车拍三圈、找目击者留电话、打122备案。这可比事后赔钱省心多了!

遇到这些经典场景该怎么办?

场景1:早高峰堵车时感觉右后轮蹭到马路牙子,但后视镜看到旁边的宝马好像晃了一下。这时候千万别摇下车窗问师傅我蹭到你没?,对方要是说没感觉你就开走,很变成肇事逃逸。正确做法是打双闪下车,用手机拍清楚两车间距,特别拍对方车轮是否有新鲜擦痕。

场景2:在老旧小区倒车,明明听到咔的一声,下车检查两辆车却找不到痕迹。这种情况是底盘部件刮到地锁,也是错觉。但保险起见,应该在地面寻找是否有脱落的车漆碎片,用纸巾沾点印记对比自己车辆颜色。实在不确定的话,在挡风玻璃留个纸条绝对比直接走人聪明。

不确定刮没刮到别人车要报警吗

5个灵魂拷问带你避开大坑

1. 就指甲盖大小的划痕也要报警?

关键不在划痕大小,而在于是否达成事故认定。曾有案例车主发现后保险杠有米粒大的掉漆,调监控找到肇事车辆后,对方因逃逸被罚2000元。记住:哪怕只是掉了一粒漆,只要存在接触事实,没报警就构成逃逸。

2. 停车场找不到车主怎么办?

这时候要开启手机录像,完整记录车辆状态和周边环境。做三件事:①联系物业登记备案 ②拨打122报告情况 ③在车窗留下包含时间、联系方式、事情经过的纸条。去年杭州就有车主这么做,后来被刮车主看到纸条主动联系表示不用赔偿。

3. 对方说没事可以私了还要报警吗?

必须报警!去年成都发生真实案例,两车轻微刮蹭后车主当场私了,结果对方三天后报警称遭遇逃逸。由于没有事故认定书,赔了双倍修理费不说,驾照还被扣了。记住:哪怕对方说不用赔,也要交警出具《事故快速处理书》才算数。

4. 行车记录仪没拍到能直接走吗?

大错特错!青岛车主李女士就吃过这个亏,她的记录仪刚好没拍到剐蹭瞬间,自认为没责任直接离开。结果被定逃逸后,要自掏腰包赔付对方维修费+贬值损失共计4.8万。法律上有没有录像不影响事故责任,没尽到报警义务就要担责。

5. 过去半小时了还能补救吗?

只要没超过48小时都有救!立刻做三件事:①回到事发地拍照取证 ②到最近交警队备案 ③联系保险公司。新规明确,主动补报的可以免于逃逸处罚。但千万别自作聪明伪造现场,去年就有人被以骗保罪起诉。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