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卖假货侵权会判多少年?量刑标准详解

在互联网上侵权假冒是什么罪

互联网侵权假冒行为可能触犯多项刑事罪名
行为性质决定具体罪名归属
假冒注册商标罪适用于未经许可在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他人注册商标且情节严重的情形(刑法第213条)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针对明知是假冒商品仍进行销售且数额较大的行为(刑法第214条)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适用于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此类标识(刑法第215条)
假冒专利罪规制未经许可标注他人专利号且情节严重的行为(刑法第216条)
侵犯著作权罪适用于未经许可复制发行他人作品且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等情形(刑法第217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适用于掺杂掺假、以假充真等行为且销售金额达5万元以上(刑法第140条)
共同犯罪认定适用于网络服务提供者明知侵权仍提供技术支持等帮助行为(刑法第25条)
量刑幅度根据非法经营数额、违法所得金额、危害后果等要素确定
涉及食品、药品领域的侵权假冒行为可能从重处罚
跨境侵权可能触发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机制

网络卖假货侵权会判多少年?量刑标准详解

在互联网上侵权假冒的法律依据有哪些刑法条款?

互联网侵权假冒行为可能触犯的刑法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 假冒注册商标罪(刑法第213条)
    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刑法第214条)
    明知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销售,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 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刑法第215条)
    伪造、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或销售此类标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4. 侵犯著作权罪(刑法第217条)
    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通过信息网络传播其作品,或未经表演者、录音录像制作者许可复制发行其表演、录音录像制品,违法所得数额较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5. 销售侵权复制品罪(刑法第218条)
    明知是侵权复制品而销售,违法所得数额巨大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单处罚金。

  6.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刑法第140条)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销售金额五万元以上不满二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销售金额二十万元以上不满五十万元的,处二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金额五十万元以上不满二百万元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金额二百万元以上的,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

  7.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刑法第221条)
    捏造并散布虚伪事实损害他人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给他人造成重大损失或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8. 非法经营罪(刑法第225条)
    违反国家规定从事非法经营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此条款适用于未经许可经营专营、专卖物品等行为。

上述条款的适用需结合具体行为性质、危害后果及司法解释综合判断。互联网环境下的侵权行为可能同时涉及多个罪名,司法实践中通常以主客观要件最符合的条款定罪量刑。

网络侵权假冒犯罪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网络侵权假冒犯罪量刑标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司法解释确定。以假冒注册商标罪为例,基础量刑为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者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司法实践中认定标准如下:

  1. 非法经营数额5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3万元以上属于「情节严重」;
  2. 非法经营数额25万元以上或违法所得15万元以上构成「情节特别严重」;
  3. 涉及食品、药品、母婴用品等民生领域或造成人身伤害的从重处罚;
  4. 利用信息网络实施犯罪的,点击量达5万次以上或违法所得5万元以上即构成入罪标准;
  5. 对单位犯罪实行双罚制,单位罚金最高可达违法所得的5倍。

涉及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时,销售金额50万元以上可处7年以上有期徒刑,200万元以上可处15年或无期徒刑。司法认定会综合考量侵权持续时间、地域范围、危害后果等要素,网络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性可能加重刑罚裁量。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