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信罪要多少流水才能立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87条之二及《关于办理非法利用信息网络、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帮信罪)的立案标准中,涉及“支付结算金额20万元以上”即可构成刑事立案条件。但需流水金额并非唯一标准,还需结合行为人的主观明知、帮助对象数量、违法所得等情节综合认定。
帮信罪流水的“明码标价”与背后的法律逻辑
很多人以为帮信罪就是“看流水”,流水超过20万就坐实罪名,其实这是误解!法律设定20万的门槛,是因为支付结算金额直接反映了行为对网络犯罪的“助推力”。你借银行卡给诈骗团伙,他们用你的卡收了30万赃款,即使你一分钱没赚,也被立案。
但流水计算藏着不少“坑”。银行卡进账20万后又被转出,算不算20万?答案是肯定的!法律看的是“单向流入”或“累计结算”,哪怕钱只是过个手。曾有案例中,大学生兼职“代收货款”,两个月流水19.8万,差2000块没达到立案标准,最终被行政处罚——可见法律既有刚性也有弹性。
除了流水,这些情节也会让你“踩雷”
帮信罪是典型的“综合定罪”模式,除了20万流水,还有四大“隐形炸弹”:
- 违法所得1万元以上:卖一张卡赚5000看似不多,但累计到1万就触线;
- 两年内曾因帮信行为受过行政处罚:有前科再犯,流水门槛直接降一半;
- 帮助对象达3人以上:给三个诈骗团伙提供技术支持,即便流水不够也危险;
- 特殊情节:导致受害人自杀、造成国际影响等。
浙江某案例中,李某出租5张银行卡,总流水仅18万,但因帮4个洗钱团伙“刷脸认证”,直接被定性为帮信罪。这说明司法机关正在从“唯流水论”转向“多维度打击”。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流水超过20万就一定会被判刑吗?
不一定!是否构成犯罪还要看主观是否“明知”。王某被朋友欺骗,以为代收货款是正规生意,尽管流水50万,但因有充分证据证明其不知情,最终不起诉。但:司法机关对“明知”的认定包含“应当知道”,装傻充愣很难过关。
问题2:个人银行卡流水包含正常收入,怎么计算?
办案机关会通过资金穿透分析,剔除工资、还款等合法流水。但你故意将合法资金与赃款混同,被整体认定为“异常流水”。建议发现账户异常时立即冻结并报警,避免“背锅”。
问题3:借卡给亲戚用,结果他搞诈骗,我要担责吗?
关键看是否有“合理理由”。是无偿借给亲弟弟开店用,弟弟却偷偷洗钱,在能提供聊天记录、开店证明等证据的情况下,免责。但是高价租给远房表亲,明显不符合常理,照样被定罪。
问题4:流水刚好20万会怎么判?
量刑指导意见,流水达20万基准刑在6个月-1年,如有退赃、认罪认罚等情节可争取缓刑。但若存在“多次作案”“用于赌博诈骗等恶性犯罪”,即便卡着立案线,也实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