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缓刑期间犯罪,你该怎么办?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七十七条,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犯新罪,法院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数罪并罚的规定合并执行。缓刑期间再犯罪不仅会失去"不用坐牢"的机会,还会叠加新旧刑罚,面临更严重的法律后果。
缓刑期间犯罪必知的5个自救步骤
第一步:立即停止违法行为
已实施犯罪行为(打架斗殴、偷窃等),必须马上终止。发现自己在醉酒后开车,应立即靠边停车并联系代驾,避免危害扩大成为"危险驾驶罪"的完整证据链。
第二步:主动投案自首
刑法第六十七条,自首可减轻处罚。曾有位因故意伤害被判缓刑的当事人,在缓刑期间误伤他人后主动报警送医,最终获得从轻处理。切记不要心存侥幸,监控摄像头和手机定位都成为证据。
第三步:委托专业律师
缓刑期间再犯罪属于"知法犯法",检察院会建议从重处罚。需要律师介入:
1. 分析是否构成"新罪"(交通肇事是否达到立案标准)
2. 寻找量刑辩护空间(如赔偿谅解书、自首情节)
3. 制定数罪并罚策略(争取最低刑期叠加方式)
第四步:争取被害人谅解
是侵财或伤害类案件,赔偿谅解书能直接影响刑期。有个典型案例:某缓刑人员因过失致人轻伤,通过赔偿30万元获得谅解书,最终合并执行刑期比法定最低刑还少8个月。
第五步:准备精神鉴定材料
若涉及抑郁症等精神问题,可申请司法鉴定。去年杭州某案件,被告人在缓刑期间盗窃被发现后出示抑郁症治疗记录,法院采纳"限定刑事责任能力"鉴定,将原本应判2年实刑改为1年半。
缓刑期间犯罪的3大法律盲区
盲区1:行政拘留也算违规?
很多人不知道,即便只是被行政拘留(如赌博、嫖娼),《社区矫正实施办法》第二十五条,矫正机构可提出撤销缓刑建议。曾有案例显示,缓刑人员因两次打架被治安拘留,最终被收监执行原判刑罚。
盲区2:过失犯罪同样危险
交通肇事等过失犯罪同样触发撤销缓刑条款。江苏法院公布的典型案例中,缓刑人员因超速致1人死亡,虽然积极赔偿,仍被撤销缓刑并合并执行4年有期徒刑。
盲区3:犯罪预备也构成风险
准备犯罪工具、踩点等预备行为,若被公安机关查获,被认定为犯罪中止。某缓刑人员网购刀具准备报复他人,快递包裹被查后,法院认定其构成故意伤害罪预备形态。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1:缓刑期间犯罪会被立即收监吗?
公安机关有权先行刑事拘留,但最终是否收监需法院判决。有个特殊案例:某缓刑人员因涉嫌帮信罪被拘,律师通过证据不足辩护,37天内成功取保候审。
问题2:自首后还能争取缓刑吗?
性极低。最高法量刑指导意见,缓刑期间再犯新罪属于"应当从重处罚"情形。但是过失犯罪且刑期在3年以下,仍有理论上的性,需结合赔偿等情节综合判断。
问题3:数罪并罚最多加多少年?
刑法第六十九条,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前罪判3年缓刑,新罪判5年,实际执行刑期在5-8年之间。
问题4:漏罪和新罪处理有何不同?
漏罪(判决前未被发现的罪行)按先并后减原则,新罪按先减后并原则。原判3年已执行1年缓刑:
- 漏罪判2年:合并执行3-5年,已缓刑时间不计入
- 新罪判2年:先执行3年实刑,再并罚2年,最终执行4-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