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犯骗取出口退税罪判五年半可以减刑吗?
《刑法》第七十八条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或者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骗取出口退税罪属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但并未被列入《刑法》限制减刑的罪名范围。因骗取出口退税罪被判五年半有期徒刑的罪犯,只要符合法定减刑条件,确实存在减刑机会。
一、减刑的关键:如何证明"确有悔改表现"
在监狱服刑期间,服刑人员的日常表现会被详细记录在"计分考核"系统中。司法部《监狱计分考核罪犯工作规定》,每月基础分100分,通过劳动改造、教育学习、遵守监规等维度进行加减分。完成生产任务可加20分,主动学习法律知识加15分,但打架斗殴一次扣50分。某案例中,李某因骗取出口退税罪被判五年半,通过连续12个月保持满分表现,成功获得监狱提请减刑资格。
新实施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应用法律的规定》特别强调,对于经济犯罪罪犯,需要重点考察退赃退赔情况。服刑期间能主动退缴违法所得,甚至协助追回其他赃款,将成为重要的悔罪表现依据。
二、立功减刑的"绿色通道"
司法解释,检举他人犯罪线索经查证属实的,可以认定为"立功表现"。笔者曾接触某典型案例:王某因骗取出口退税罪入狱后,提供某跨境洗钱集团的关键线索,最终帮助破获涉案金额超2亿元的犯罪网络。监狱方面据此向法院提请减刑9个月,最终裁定减刑8个月。
但要的是,立功线索必须具有实质价值。去年某地法院驳回一起减刑申请,原因是被举报的"犯罪线索"经查证属于已掌握的案情。服刑人员提供的线索必须满足"三新"标准:新案件、新嫌疑人、新证据链。
三、减刑幅度的"隐形天花板"
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有期徒刑罪犯减刑起始时间一般为执行一年以上,两次减刑间隔不得少于一年。对于五年半刑期,理论上最多可获得两次减刑机会。第一次减刑幅度在9个月以内,第二次不超过6个月。实际服刑期缩短至四年左右。
但需特别《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新增规定:对于骗取出口退税等涉税犯罪,减刑幅度应从严掌握。某省会城市中院去年审结的23起涉税犯罪减刑案件中,平均减刑幅度仅为7个月,明显低于普通经济犯罪10个月的平均值。
常见问题解答
1. 退赔赃款是否影响减刑?
主动退赔是重要的悔罪表现。司法解释,全额退赔可增加30%减刑机会,部分退赔也能获得相应考量。但拒不退赔被认定为"无悔罪表现",直接影响减刑申请通过率。
2. 检举同案犯能否算立功?
仅检举已掌握的同案犯不算立功。但提供侦查机关尚未掌握的犯罪事实或涉案人员,即便属于同案犯,仍被认定为立功表现。
3. 服刑期间发明专利能否减刑?
《监狱法》规定,确有重大技术革新或发明专利的,可以视为"重大立功表现"。但需发明专利必须与服刑人员原职业相关,且经过国家专利局实质审查通过。
4. 疫情隔离期是否计入减刑考核?
最高法明确,因疫情防控导致的隔离观察期,仍计入刑期执行时间,但隔离期间无法进行日常考核计分,影响当月评分。
5. 减刑被驳回后多久可以再申请?
《刑事诉讼法》规定,减刑申请被驳回后,需间隔6个月以上才能再次提出申请。但有新的重大悔改或立功表现,可以不受间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