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上对于屡教不改是如何定义的,需要达到多少次?
在法律语境中,"屡教不改"指行为人因同类违法行为被处罚后,在法定期限内再次实施相同或类似行为的情形。法律对次数没有统一量化标准,但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认定逻辑:
《刑法》第六十五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五年内再犯应判有期徒刑以上之罪的构成累犯。而针对特定罪名如盗窃罪,《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盗窃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二年内盗窃三次以上"即可认定为"多次盗窃"。行政处罚领域,《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条规定六个月内曾受治安管理处罚的,从重处罚。可见"屡教不改"的认定具有三个特征:行为重复性、时间连续性、主观恶性,次数需结合案件性质综合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