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划分

人身损害赔偿责任划分

说到人身损害赔偿,最关键的就是责任划分。《民法典》1165条,行为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损害的,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谁错谁赔!但要复杂得多,常见的责任划分有三大类型:过错责任(需要证明对方有过错)、无过错责任(不管有没有错都要赔,宠物伤人)、公平责任(双方都没错但基于公平原则分担)。搞懂这三种类型,赔偿问题就解决了一半。

这些赔偿场景你肯定遇到过

上周刚处理个案子:老王在超市踩到菜叶子摔骨折,监控显示保洁刚拖完地没放警示牌。这种情况超市要承担主要责任!《消费者权益保护法》18条,经营场所必须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不过老王自己要是穿着人字拖边走边玩手机,也要承担次要责任

再交通事故中最常见的三七开:电动车闯红灯被汽车撞了,别以为弱势群体就能全赔!去年杭州法院判的案子,电动车主虽然受伤但负主要责任,最终只拿到70%赔偿。这里有个重要原则叫过失相抵,受害人自己有过错就要减扣赔偿金额。

5个高频问题一次说清楚

1. 多人造成伤害怎么划分责任?

去年有个真实案例:KTV里两伙人打架误伤服务员,法院判所有参与打架的按过错程度连带赔偿。这种情况就像一根绳上的蚂蚱,受害人可以找任何一方要全部赔偿,赔钱的人再找其他人追偿。特别要《民法典》1172条说的分别侵权,要是能确定各自责任就按比例,确定不了就平均分担。

2. 未成年人受伤谁负责?

熊孩子在小区被健身器材夹伤,物业和家长都要担责!8岁以上孩子适用过错责任,物业没做好防护措施要赔,家长没尽到监护责任也要承担部分。去年郑州判的案子,6岁男孩爬树摔伤,法院判物业担责60%,家长自己也要承担40%。

3. 工伤和侵权竞合怎么办?

上班路上被外卖小哥撞伤这种双倍赔偿的情况,法律是允许的!工伤保险和人身损害赔偿可以主张,但医疗费等实际支出不能重复拿。去年最高法有个指导案例,最终判决肇事方赔偿后,工伤保险仍然要支付伤残补助金等专属赔偿项目。

4. 健身房猝死教练要负责吗?

关键看有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教练明知会员有心脏病还安排高强度训练,或者急救设备缺失,健身房就要担责。但是会员自己隐瞒病史,责任就会减轻。有个典型案例,健身者自己服用违禁药物猝死,法院判健身房仅承担20%责任。

5. 被流浪狗咬伤找谁赔?

这个最容易扯皮!法律规定长期投喂人就变成事实饲养人。去年北京大妈每天喂小区流浪狗,结果狗咬伤人被判赔偿3万多。找不到投喂人,物业没尽到管理责任也要赔。记住,看见有人固定投喂记得拍照留证!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