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认定书不签字后果

责任认定书不签字后果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三条规定,交通事故责任认定书是公安机关依法制作的证据文书,即使当事人拒绝签字,只要认定程序合法、事实清楚,该文书仍然具有法律效力。不签字不等于不生效,反而被视为放弃陈述申辩权利。实践中常见有人误以为不签字就能推翻结果,这种认知让当事人陷入更大被动。

不签字的真实后果比想象更严重

去年杭州发生的一起典型案例中,货车司机王某因对责任划分不满拒绝签字。结果在后续保险理赔时,保险公司直接依据已送达的认定书拒赔,王某不得不额外花费3个月时间申请复核。这告诉我们,耍脾气不签字不仅没用,反而会拖长事故处理周期。

更扎心的是,现在交管部门都采用电子化送达。就算你赌气不签收,交警通过短信、交管12123APP推送后,超过3个工作日就视为已送达。曾经有人以为不接电话就能逃避,收到法院传票才傻眼。

五个必知的常见问题答疑

问题一:不签字能阻止保险理赔吗?

完全不能!保险公司认的是盖公章的责任认定书,不是你的签名。曾有案例显示,车主拒签后,保险公司直接按全责扣除30%免赔率,车主白白损失上万元。

问题二:拒绝签字能拖延扣分罚款?

这是典型误区。交通违法处理与责任认定是两套系统,就算你不签事故认定书,该扣的分、该罚的款一样会通过电子眼记录。去年深圳有位车主被累计滞纳金翻倍,多交了2000多元。

问题三:不签字会影响起诉时效吗?

恰恰相反!民事诉讼时效从你知道权益受损时就开始计算。有人拖着不签想等对方先起诉,结果自己超过3年诉讼时效,法院直接驳回索赔请求,真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问题四:电子认定书不查看算数吗?

现在通过12123APP推送的电子文书,打开看过就算送达。有人故意不点开,结果复核期限(3天)照样从推送次日开始计算,等想起来时早已过期,哭都没地方哭。

问题五:签字时备注异议有用吗?

这是最聪明的做法!法律允许在签字时写明对责任划分有异议,这样既完成签收程序,又不影响后续申请复核。去年北京法院就采纳过这类备注作为复核依据,比拒签明智得多。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