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出了事故后怎么处理

车辆出了事故后怎么处理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七十条规定,发生交通事故后驾驶人必须立即停车保护现场。造成人身伤亡的,应当立即抢救受伤人员并迅速报警;未造成伤亡且事实无争议的,可以撤离现场自行协商处理。划重点:无论事故大小,这三个步骤必须做——停车保护现场、救助伤员(如存在)、报警或协商处理。要是擅自逃离现场,面临扣12分甚至刑事处罚。

方向盘都握不稳了?先稳住这三点

我刚拿驾照那会儿追尾别人,手抖得手机都拿不住。后来交警教我一个口诀:一停二闪三放牌。先把车挪到应急车道,双闪灯啪嗒打开,三角警示牌往车后50米一戳。记住啊,城市道路放50米,高速要放到150米开外,不然跟没放一个样。

有次见个大哥撞了护栏,下车就蹲路边抽闷烟。这要遇到二次事故,哭都来不及。正确的做法是车上人员全部转移到护栏外,冬天再冷也别在车里干等。去年大雪天有个事故,就是车上人等救援时被后车追尾,教训血淋淋的。

手机相册要这么用才专业

我表弟上个月刮蹭,就拍了张车头照。结果保险公司说证据不全不给赔。现在教大家正确姿势:前45度拍全局,碰撞部位特写必须带车牌,刹车痕迹用参照物标长度,交通标志拍全了。记得打开手机的时间水印,最好录段带周边环境的视频。

有回碰到个开保时捷的女司机,事故后直接掏出单反相机拍RAW格式。后来定损员说这些高清照片让理赔快了三天。普通手机拍记得擦镜头,雨天用衣服下摆遮着拍,别学我上次手抖拍糊了吃哑巴亏。

跟保险公司打电话的隐藏话术

千万别开口就说我不小心撞了,要说发生交通事故。有朋友就因为说错话,被保险公司认定为全责。接通电话先报保单号,说明有无人伤,等查勘员时别乱承诺对方。上次有个大叔好心垫付医药费,结果保险公司说他自愿担责,到现在还在打官司。

记得要报案号就像网购要订单号一样重要。有次我帮同事处理事故,客服说稍后会有专员联系,结果等到天黑。后来学聪明了,直接要报案编号,2小时搞定查勘。现在手机里存着各家保险报案电话,设置成快捷拨号才是老司机标配。

这些坑掉进去就是万元学费

朋友私了吃了大亏,对方拿钱后第二天报警说逃逸。现在知道了吧,私了也要签书面协议,按手印拍身份证。最好用手机录像整个协商过程,别以为转账记录就万事大吉。

有回亲眼见两个司机在马路中间吵赔偿,后面堵了3公里。交警来了二话不说先开两张罚单。记住啊,能移动的车辆必须撤离到不妨碍交通的地方,不然等着接罚单吧。现在手机里存着交通事故快速处理APP,拍照上传一气呵成。

常见问题解答

问题一:对方说要私了,我该同意吗?

要看情况。小刮蹭没人伤可以私了,但必须签书面协议,写明此次事故一次性解决。最好用手机录像整个过程,拍下对方驾驶证和身份证。千万别收现金,要通过转账备注事故赔偿金。去年有人收了2000现金,结果对方第二天报警说肇事逃逸,跳进黄河都洗不清。

问题二:对方事故后逃逸怎么办?

立即报警并尽记住车牌号。不要追赶,安全第一。查看附近有没有监控摄像头,用手机拍下自己的车损和现场痕迹。24小时内要拿到交警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认定书》,这个是保险理赔的关键。有朋友就是没及时报警,保险公司拒赔了30%。

问题三:没带驾驶证算不算逃逸?

只要没逃离现场就不算逃逸。可以出示电子驾照或身份证号码供交警核查。但《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五条,未带驾驶证要扣1分罚款20-200元。建议手机里存好电子驾驶证照片,现在12123APP的电子驾照全国都认了。

问题四:保险公司非要到现场才理赔?

5000元以下车损现在可以走互碰自赔。用手机按要求拍摄现场照片,很多保险公司支持在线视频查勘。去年我处理个追尾事故,全程视频连线15分钟搞定,根本不用等查勘员。但要涉及人伤或严重车损必须等专业人员到场。

阅读此文章的还浏览了

起诉
7日内审查
符合立案条件,7日内缴纳诉讼费
法院受理并立案
提前三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三天进行公告
开庭审理
(简易程序三个月内审结),普通程序6个月内审结
宣布开庭 > 法庭调查 > 举证质证 > 法庭辩论 > 法庭调解
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双方签收后生效
未达成调解协议
合议庭裁决或裁判
不同意
判决15日内,裁定10内提起上诉
启动二审程序
同意
当事人履行协议或申请执行
结案
公诉
7日内审查
一审庭审
正常审理(2-3个月)
一审宣判
提前3天通知当事人,公开审理的提前3天进行公告
有罪/无罪/不负刑事责任
不服判决,上诉(被告10日内)
向原审或上级法院提起上诉书
二审法院决定审理
全面审理,上诉不加刑
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提出(原告10日内)
一审法院回级监察员复查决定
确有错误,抗诉
向原法院提交抗诉书
不抗诉
法院立案
5日内
起诉状副本送达被告
15日内
举证答辩
被诉主提出答辩状,提供证据和行为依据
开庭审理
调解协议法院作出判决、裁定
上诉
收到上诉状之日起10日内提交书面答辩状
启动二审程序
不上诉
判决、裁定生效
结案